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殼漏子的意思、殼漏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殼漏子的解釋

佛教語。指人的軀殼。《景德傳燈錄·筠州洞山良價禅師》:“師将圓寂,謂衆曰:‘……離此殼漏子,向什麼處與吾相見?’衆無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殼漏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特殊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衆生的身體或血肉之軀。佛教認為身體是承載煩惱、業力的脆弱容器,如《漢語大詞典》釋義:“殼”喻指軀殼,“漏”指煩惱洩漏,合稱“殼漏子”,強調肉體易朽、不淨的本質 。

二、佛學深層含義

在佛教語境中,該詞蘊含對肉身局限性的批判:

  1. 無常性:身體終将衰敗消亡,非永恒存在;
  2. 染污性:肉體滋生貪嗔癡等煩惱,如《佛學大辭典》所述,此身為“業報所生,衆苦所集” ;
  3. 束縛性:肉體禁锢神識,阻礙解脫,故修行需“看破殼漏子”以超越肉身執念。

三、出處與演變

源自禅宗語錄,多見于宋明佛教文獻。如明代《指月錄》載僧人偈語:“打破殼漏子,方得見真空”,喻指破除對肉身的執着 。現代漢語中偶見于佛學論述或方言俗語,表“軀體”的俚俗說法。

四、現代使用場景

  1. 佛教文化傳播:用于闡釋“無我觀”“不淨觀”等教義;
  2. 方言口語:部分地區(如閩南語)沿用為“身體”的代稱,帶戲谑或自嘲色彩;
  3. 文學創作:在涉及禅理或批判物質主義的文本中作為隱喻符號。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佛學典籍)
  3. 《佛學常見詞彙》(佛教文化研究所編)

網絡擴展解釋

“殼漏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佛教術語(主要含義)

指人的軀殼,即肉體或身體。這一用法源自禅宗典籍《景德傳燈錄》中的典故:洞山良價禅師圓寂前問弟子“離此殼漏子,向何處相見?”。該詞在佛教語境中強調軀殼如“可漏”的容器,暗喻生命的暫時性與虛幻性。

二、引申含義

現代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外表完整,内在有缺陷”,類似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此用法未被廣泛收錄,可能為後起的引申義。

三、其他關聯解釋

  1. 封筒隱喻:有文獻提到“殼漏子”指代古代封存文書的筒狀物(如卵殼),但此說較冷門且權威性低。
  2. 方言或訛傳:個别網頁将其與“漏洞”關聯,可能源于方言或拆分詞語的誤解。

建議:在佛教文獻或禅宗公案中,“殼漏子”特指軀殼;其他場景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優先參考權威佛教詞典或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濟按圖索骥憊懶鄙色不假思索才畯蒼生讒阋超豁趁心褡包彈舉點鬼録凋隕定昏短歌伐冰之家妃呼豨腐局負石官戒孤拐面過房函活豪蠹衡樊轟傳黃雀銜環簡黜計籍擊節九春克拔蠻攀五經明于治亂鬧吵吵内三院泥擔漢逆虜佩犢嫖經前跋後疐切莫青簩肉鬃色拉世界經濟視人如子水仙花四海之内皆兄弟四亭八當他倆鐵絲豌豆苗文宣先父相能蚬木鹹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