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壳漏子的意思、壳漏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壳漏子的解释

佛教语。指人的躯壳。《景德传灯录·筠州洞山良价禅师》:“师将圆寂,谓众曰:‘……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与吾相见?’众无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壳漏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特殊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众生的身体或血肉之躯。佛教认为身体是承载烦恼、业力的脆弱容器,如《汉语大词典》释义:“壳”喻指躯壳,“漏”指烦恼泄漏,合称“壳漏子”,强调肉体易朽、不净的本质 。

二、佛学深层含义

在佛教语境中,该词蕴含对肉身局限性的批判:

  1. 无常性:身体终将衰败消亡,非永恒存在;
  2. 染污性:肉体滋生贪嗔痴等烦恼,如《佛学大辞典》所述,此身为“业报所生,众苦所集” ;
  3. 束缚性:肉体禁锢神识,阻碍解脱,故修行需“看破壳漏子”以超越肉身执念。

三、出处与演变

源自禅宗语录,多见于宋明佛教文献。如明代《指月录》载僧人偈语:“打破壳漏子,方得见真空”,喻指破除对肉身的执着 。现代汉语中偶见于佛学论述或方言俗语,表“躯体”的俚俗说法。

四、现代使用场景

  1. 佛教文化传播:用于阐释“无我观”“不净观”等教义;
  2. 方言口语:部分地区(如闽南语)沿用为“身体”的代称,带戏谑或自嘲色彩;
  3. 文学创作:在涉及禅理或批判物质主义的文本中作为隐喻符号。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佛学典籍)
  3. 《佛学常见词汇》(佛教文化研究所编)

网络扩展解释

“壳漏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佛教术语(主要含义)

指人的躯壳,即肉体或身体。这一用法源自禅宗典籍《景德传灯录》中的典故:洞山良价禅师圆寂前问弟子“离此壳漏子,向何处相见?”。该词在佛教语境中强调躯壳如“可漏”的容器,暗喻生命的暂时性与虚幻性。

二、引申含义

现代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外表完整,内在有缺陷”,类似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此用法未被广泛收录,可能为后起的引申义。

三、其他关联解释

  1. 封筒隐喻:有文献提到“壳漏子”指代古代封存文书的筒状物(如卵壳),但此说较冷门且权威性低。
  2. 方言或讹传:个别网页将其与“漏洞”关联,可能源于方言或拆分词语的误解。

建议:在佛教文献或禅宗公案中,“壳漏子”特指躯壳;其他场景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优先参考权威佛教词典或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鹊白紬悲激鄙见才彦踟蹰不前迟旆怵惕恻隐待次大轿诞降奉附感爱膏脂瓜芦锢蔽酣歌豪英华曜节令接武精察觉帝魁衡馈馔粮餉凌持吝啬力挽狂澜卢至卖官贩爵卖剑买琴麻条眠花卧柳盘垄颇缘强本弱枝青室秋迁瑞福濡泃神臯生漆耍舌头庶邦书迂伺望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诵德悚栗素王天英通滙通款痛史婉和纬车闻达狎比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