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讓王》:“﹝ 務光 ﹞乃負石自沉於 盧水 。”《荀子·不苟》:“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 申徒狄 能之。”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念孫 曰:“負,抱也。謂抱石於懷中而赴河也。”後以“負石”指抱石投水。示必死之決心。《晉書·王坦之傳》:“枯槁之生,負石之死,格諸中庸,未入乎道,而況下斯者乎!” 宋 晁補之 《冰玉堂辭》:“嗟若士之弗獲兮,羌何忿而負石?” 陳三立 《賓南伯弢皆有見和遣興之作掇此酬之》詩:“居夷莫問乘桴事,掌夢難招負石魂。”
“負石”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抱石投水”,象征以必死的決心赴難或明志。這一行為多出現在忠烈、節義之士的典故中,表達甯死不屈的決絕态度。
古代文人在作品中常借此意象表達氣節:
現代漢語中,“負石”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以極端方式堅守信念的行為,如:“他如同負石之士,以生命捍衛了理想。”
注:該詞屬于文言色彩較重的詞彙,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
“負石”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負責搬運或者運輸石頭的人。該詞的意思也可以引申為承擔沉重責任的人或負面情緒的人。
“負石”這個詞的部首是“石”,共有兩個筆畫。
“負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當時的建築及修建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石料,所以負責搬運石頭的人就被稱為“負石”。
在繁體漢字中,“負石”保持了與簡體漢字相同的字形。
在古代,漢字“負石”的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區别,僅字體上存在一些細微的差異。
1. 他是建築工地上的一名“負石”,負責搬運各種石料。
2. 作為團隊的領導者,他肩負着很大的責任,可以說是一個“負石”。
1. 負重:承擔沉重的責任。
2. 負隅頑抗:指固執堅守,不屈不撓。
3. 負氣:指因受到打擊或不滿而産生的負面情緒。
1. 承擔:表示承受或接受某種任務、責任或義務。
2. 負責:表示對某事物或任務負有責任。
1. 解脫:擺脫某種困擾或負擔。
2. 解除:取消或去除某種任務、責任或義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