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春的意思、九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春的解釋

(1).指春天。《文選·阮籍<詠懷詩>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張銑 注:“春,陽也;陽數九,故雲九春。”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志怪篇》:“其花似杏,而緑蘂碧鬚,九春之時,萬頃競發,如鸞鳳翼。”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瑤池疏潤,演麗於九春;析木分輝,流光於千裡。”

(2).指三年。《文選·曹植<雜詩>之二》:“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李善 注:“一歲三春,故以三年為九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春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常見的時序概念,指代春季的九十日。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九”為虛數,泛指時間長久,“春”則對應萬物生長的季節,二者結合形成完整的春季周期概念。在曆法體系中,古人将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各占三個月,其中“九春”特指從立春至立夏前的九十天,包含孟春、仲春、季春三個階段。

這一詞彙在文學創作中被賦予更豐富的意象。例如阮籍《詠懷詩》中“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通過“九春”與“秋霜”的對比,既強調春光繁盛,又暗含盛衰交替的哲理。唐代徐彥伯《苑中遇雪應制》則用“千鐘聖酒禦筵披,六出祥英亂繞枝。即此神仙對瓊圃,何須轍迹向瑤池”呼應九春時節的自然祥瑞。

從文化象征角度分析,“九”在《周易》中代表陽數之極,與“春”組合後衍生出“生機達到鼎盛”的涵義。漢代典籍《鹽鐵論》記載“九春之晖,可育萬物”,印證了該詞承載的農耕文明時間觀與生命觀。當代學者在《中國古代歲時文化考》中指出,九春概念體現了古人“以數紀時”的天文觀測智慧,其時間劃分與物候變化形成嚴密對應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九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漢語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指春天

    • 古代将春季九十天稱為“九春”,因“九”為陽數之極,象征春季的繁盛。例如阮籍《詠懷詩》中“悅怿若九春”,即以“九春”描繪春日生機。
    • 部分文獻(如《金樓子》)用“九春”形容春季萬物競發的景象,如“九春之時,萬頃競發”。
  2. 指三年

    • 古人以“一歲三春”劃分季節,故三年合稱“九春”。曹植《雜詩》中“自期三年歸,今已曆九春”即用此意。

二、延伸與比喻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四、補充說明

“九春”的兩種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如詩句中多指季節,而涉及時間跨度時則偏向三年。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命名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按甲休兵寶璧逋券不舍晝夜柴抟腸梗阻察獄扯旗放炮齒及赤株擋寒東岱芳春節非服粉态扶苗根號宮星狗尿苔蚼蟓貴價汗毛漢祖和丘胡碴戶貼僥幸髻钗截句浸蠹開腔髋髀郎潛鐐靠露紅煙緑麻沸散駡嚷美醖牛角號牛渚犀篷底平愈乾打哄前馬千驷輕赍銀頃頃容長榮秩溽熱蛇人舍帳守缺抱殘爽適説話的太上皇後頽巧頹想亡猿災木瞎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