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跋後疐的意思、前跋後疐的詳細解釋
前跋後疐的解釋
《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毛 傳:“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疐其尾,進退有難。”後以“前跋後疐”喻進退兩難。 宋 司馬光 《言醫官劄子》:“今聞診禦脈者,常以十數,工拙相雜,是非混殽,發言進藥,更相倚仗,前跋後疐,左瞻右顧,雖有 俞 扁 之術,将安所施?”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彼不尚文,而其法能使家庭之間不即不離,就令不無流弊,而長短適足相抵,何至如 中國 前跋後疐,貌合神離,強遏自然之天樂,盡失自己之權利,使古今賢聖君子於父子兄弟之間,動輒有難處之事。”
詞語分解
- 前的解釋 前 á 指空間,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門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與“後”相對:前面。前邊。前方。面前。前進。前程。 指時間,過去的,往日的,與“後”相對: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
- 疐的解釋 疐 ì 古同“踬”:“前跋其胡,載疐其尾。” 疐 ì 古通“蒂”,爪果的蒂。 筆畫數:; 部首:疋;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前跋後疐”是一個源自古代經典的漢語成語,形容處境極其艱難,進退兩難。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跋:本義指翻山越嶺,引申為行走艱難、踩踏。《說文解字》:“跋,蹎跋也。” 指跌倒或行走不穩。
- 疐:音同“至”(zhì),本義為絆倒、跌倒。《說文解字》:“疐,跲也。” 指被東西絆倒。
- 前跋後疐:字面意為向前走會被絆倒,向後退也會被絆倒,形象地描繪了無論前進還是後退都遇到阻礙、陷入困境的狀态。
二、成語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直接源自《詩經·豳風·狼跋》: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
詩句描繪了一隻老狼前行時踩到自己下巴下垂的皮肉(胡),後退時又絆到自己尾巴的窘态。後人據此凝練出“跋前疐後”(亦作“跋前踬後”)或“前跋後疐”,用以比喻進退維谷的困境。
三、引申義與用法
- 核心含義:形容處境極其困難,前進有障礙,後退也有阻礙,陷入無法解脫的境地。強調行動處處受制,左右為難。
- 近義詞:進退維谷、進退失據、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 反義詞:一帆風順、左右逢源、進退自如。
- 用法: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用于描述個人處境、事業發展、局勢演變等遇到的極端困境。
四、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喻進退兩難”。明确指出其源自《詩·豳風·狼跋》。
- 《漢語成語大詞典》:解釋為“跋:踩;疐:絆倒。比喻進退兩難”。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雖未單列此詞條,但“跋”字條下收錄了“跋前疐後”,釋義為“比喻進退兩難”。
參考文獻來源:
- 《詩經·豳風·狼跋》原文(參考來源:國學網 - www.guoxue.com)
- 成語典故解析(參考來源:漢典 - www.zdic.net)
- 成語用法及近反義詞(參考來源:詞典網 - www.cidianwang.com)
- 《漢語大詞典》釋義(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 《漢語成語大詞典》釋義(參考來源:中華書局出版)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出版)
網絡擴展解釋
“前跋後疐”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比喻進退兩難的處境,形容人在行動中無論選擇前進還是後退都會遇到阻礙,陷入尴尬境地。語出《詩經·豳風·狼跋》中“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傳注解老狼因長有垂肉(胡),前進時會踩到垂肉,後退時又被尾巴絆倒,生動展現進退維谷的狀态。
二、字詞解析
- 前/後:表示方位,指代行動的兩個方向。
- 跋:原指跌倒或踩錯,引申為前進受阻(《說文解字》中“跋,蹎也”)。
- 疐(zhì):同“踬”,意為被絆倒或行動受阻,如《爾雅》釋為“跲也”。
組合後形成前後皆受困的意象。
三、用法與延伸
- 語境:多用于描述決策或行動中的困境,如“公司面臨前跋後疐的抉擇:擴大投資風險高,保守策略恐失市場”。
- 近義詞:進退維谷、進退失據、跋前疐後。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含對比修辭,通過前後動作的對比強化矛盾感。
四、讀音注意
“疐”在成語中通常讀作zhì(如、6、7标注),但部分古籍注音為“máo”(如),屬于古音異讀現象,現代漢語建議采用qián bá hòu zhì的讀音。
五、經典用例
譚嗣同《報貝元征書》曾用此詞描述清末改革困境:“何至如中國前跋後疐,貌合神離”,凸顯内外矛盾的困局。
通過綜合《詩經》典故、字義分解及曆史用例,該成語精準刻畫了行動受阻的雙向困境,是漢語中極具畫面感的進退兩難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寶獸悲哀鬓鬟采畿岑嵓長暮長談闊論吵吵鬧鬧沉厚寡言臣事馳誠愁霖處别打把式踧口弟佗地戲鬥頭督車躲讓耳針剛樸廣成子關索規容航迹橫噬護場恢崇匠指噭噭教廷疾戾進飯鏡片韭菜空悲履傾毛筍孟姥妙當靡旗密文攀雲虔恪诮呵竊伏畦畝清歈窮國榮序紗燈閃刀紙侍遊钿窩踢圓午講梧丘之首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