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濟的意思、安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濟的解釋

(1).安撫救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宋固殺6*人報》:“時 大觀 四年,朝廷方行安濟法,若有病者,則裡正當任責。”

(2).完全渡過。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龍神需舍利經文》:“指顧之間風濤恬息,即安行,晚與前舟相及,往還皆獲安濟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安濟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安濟"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安"(安定、安撫)與"濟"(救助、接濟),整體指使民衆安定并獲得救助,常用于描述官方或社會對困難群體的撫恤行為。具體釋義及權威依據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救濟安撫(百姓)

    指官府或社會力量對貧病、受災等困難群體進行物質救助與精神撫慰,使其生活安定。此義項源自宋代官方設立的慈善機構名稱。

    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3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安濟,救濟安撫。"
    • 《宋史·食貨志上六》:"(崇甯元年)置安濟坊,養民之貧病者。"
  2. 使河流安流濟物

    引申為治理水患,使河流平穩通暢,造福民生(此用法較少見)。

    來源:

    •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安濟,亦指使水安流以濟物。"

二、曆史制度中的具體應用

"安濟坊"制度是"安濟"一詞的典型實踐:


三、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安濟"體現了傳統社會治理中"以民為本"的救濟思想,強調通過制度性保障實現社會安定。其詞義從具體機構名稱(如安濟坊)逐漸抽象化為對民生福祉的廣義關懷,成為古代社會保障體系的象征性詞彙。

來源: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宋會要輯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4. 王應麟《玉海》(江蘇古籍出版社)
  5. 餘新忠《中國慈善史》(人民出版社)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線上查閱;學術著作需通過圖書館或知網獲取。)

網絡擴展解釋

“安濟”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安撫救濟
    指通過政策或行動對困難群體進行安撫和救助。例如宋代洪邁《夷堅乙志》提到的“安濟法”,即朝廷推行的救濟制度,要求地方官員對患病者負責。
    例句:

    “若有病者,則裡正當任責”(《夷堅乙志·宋固殺人報》)。

  2. 完全渡過(困境或危險)
    多用于描述平安渡過自然或社會危機。如宋代何薳《春渚紀聞》中記載船隻“往還皆獲安濟”,指在風浪中安全航行。


二、應用與背景


三、相關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制度背景,可參考宋代史料或《夷堅志》《春渚紀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兩辮發兵丁不近道理逞志陳遵轄赤符傳統廚具春物糍粑典核餌治法喜共勉公認鴻泥後前萑蔰歡騰化訓胡桐律焦霹靂桀健解注精麤可嘉苦茶老掉牙勞而無功廉白連舫臨臨禮裝隴海羅漢松冒火冒名接腳黾蜮杪春牧夫谯國新書青廬人造冰市景首富順默私诃條國隨璞退素托福網瘾僞軍污蔑霞路相赢鮮輝鮮文小韻鸂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