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臂縛的意思、臂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臂縛的解釋

古代戰士縛在兩臂上以禦兵刃的鐵甲。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器械四》:“臂縛式,一名臂手,每一副用浄鐵十二三斤,鋼一斤,折打鑽鋥重五六斤者,以熟狗皮釘葉,皮繩作帶,以細布縫袖肚,務要隨體宛轉活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臂縛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軍事術語,指古代士兵用于保護手臂的護具,常見于冷兵器時代的戰争防護裝備。其核心功能是通過皮革、金屬或織物制成的帶狀物纏繞前臂,既抵禦敵方武器攻擊,又可固定衣袖防止行動幹擾。

從形制結構來看,臂縛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整片式金屬護臂,多見于重甲兵種,如宋代《武經總要》記載的“掩膊”即屬此類;二是多層布帛纏裹的軟質臂縛,適用于輕裝部隊,唐代《太白陰經》所述的“纏膊”即為此類設計。二者均體現中國古代工匠對人體工學的理解,肘部多采用弧形結構以保持關節靈活性。

作為軍事文化載體,臂縛在文學作品中常被賦予象征意義。元雜劇《單鞭奪槊》中“錦臂縛輕懸獸面”的描寫,既反映其裝飾性紋樣特征,也暗示着佩戴者的武勇身份。這種裝備至清代逐漸被火器時代的新型護具取代,但在戲曲武生行當的扮相中仍保留着藝術化形态。

(主要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中國古代軍制史》)

網絡擴展解釋

“臂縛”是古代戰士用于防護手臂的裝備,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用途

臂縛(拼音:bì fù)指古代士兵綁在雙臂上、用以抵禦兵刃攻擊的鐵制護甲。它屬于鐵甲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保護手臂在戰鬥中免受刀劍等武器的傷害。


結構與制作

根據明代軍事著作《武備志》記載:

  1. 材料:每副臂縛需用淨鐵12-13斤、鋼1斤鍛造,成品重約5-6斤。
  2. 工藝:以熟狗皮作為内襯,用皮繩固定,外層縫制細布以貼合手臂曲線,确保靈活性與防護性兼具。

曆史背景


相關擴展

鐵甲(臂縛的組成部分)不僅用于人體防護,還延伸至車船外殼(如鐵甲船),體現古代金屬防禦技術的廣泛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武備志》原文或相關軍事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敗意包蘭鐵路暴征鞭梢博嘴不射宿褫落揣駒挫頓戴望舒大陸會議大氣磅礴佃契底下書東廂訛弊煩缛共變法規彩孤羸孤山豪弱橫掃華楚見缗儌讦讦控濟乏盡皆科學詩喟然長歎老八闆兒臨局柳下龍首馬薊馬金囊茅台酒妙象鬧竿拈花摘豔樸悫頻段疲曳骞騰拳母沈情使酒罵座咝溜調和陰陽聽差通狀土堡無明夜香潔相烏線雞祆神廟曉暢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