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戴望舒的意思、戴望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戴望舒的解釋

戴望舒(1905-1950) : 詩人。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今餘杭)人。20年代和蘇汶編輯《璎珞》、《無軌電車》等雜志。抗日戰争期間在香港為多家報紙編副刊。日軍占領香港後被捕入獄。1949年後在北平華北大學任職。詩歌《雨巷》為其代表作。著有詩集《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戴望舒(1905-1950)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詩人、翻譯家和文學理論家,其姓名在漢語語境中被視為新詩創作與西方文學譯介融合的象征符號。從文學批評角度解析,“戴望舒”一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内涵:

  1. 現代派詩歌代表人物

    作為中國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詩歌的核心成員,戴望舒突破了傳統格律詩的形式束縛,開創了以意象營造和情緒流動為特征的抒情體系。其代表作《雨巷》通過丁香、油紙傘等核心意象構建朦胧意境,奠定了他"雨巷詩人"的文學定位(來源:中國現代文學館)。

  2. 中西詩學融合典範

    戴望舒在《詩論零劄》中提出"詩歌不能借重音樂,它應去了音樂的成分"理論主張,這一觀點既受法國象征主義影響,又包含對中國古典詩歌含蓄美學的繼承。其翻譯作品涵蓋波德萊爾、洛爾迦等歐洲詩人,形成獨特的跨文化詩學體系(來源:北京大學現代詩歌研究中心)。

  3. 戰時文學精神符號

    抗日戰争期間,戴望舒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期間創作《我用殘損的手掌》,将個人命運與國家存亡緊密結合,該作品被文學史家視為戰争時期知識分子精神圖譜的重要構成(來源:《中國新詩發展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版)。

作為漢語文學專有名詞,"戴望舒"承載着中國新詩從形式革新到精神深化的雙重演進軌迹,其姓名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标注為"文化人物詞條",釋義強調其作為新詩現代化轉型關鍵節點的曆史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戴望舒是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其名字和文學成就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

一、名字來源與含義

“望舒”取自屈原《離騷》中的詩句“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這裡“望舒”指神話中為月亮駕車的神祇,後成為月亮的代稱,象征純潔與詩意。他原名戴朝安(或戴朝宗),曾用筆名戴夢鷗、江思等。

二、文學地位與風格

  1. 象征主義代表:融合法國象征派詩歌的朦胧美與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開創現代詩派風格。
  2. “雨巷詩人”稱號:因代表作《雨巷》得名,詩中“丁香姑娘”意象化用李璟“丁香空結雨中愁”,抒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反映時代憂郁情緒。
  3. 作品特點: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等以憂郁、哀婉為基調,善用象征手法表達内心情感。

三、生平與貢獻

四、評價

其詩作既有古典文學底蘊,又具現代主義探索,雖因“低吟個人哀愁”受争議,但《雨巷》等作品至今被視為新詩經典。

别人正在浏覽...

奔蹙冰碧鹁鸪撥蠟不遣稱權俦拟出屜道津得度東使鬥進俄俄風恬浪靜墳壘乖變顧存古澹桂府桂冠詩人椢臉寒角和鄰黃庭教毀廟賤皮積坳積小口内奎踽拉馬蘭州大學老圃緑鬓朱顔面聖蜜餅名魚弄酒輕甲清剿勸心群疠逡循認旗三燕山州識荊詩癯失收石崖食雁水刷石私恨思酌塌岸特種工藝頑笑無啓民污水坑寫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