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 宋 林逋 曾隱居于此,喜種梅養鶴,世稱 孤山處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鶴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二》:“ 林逋 隱居 杭州 孤山 ,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 宋 林逋 《宿姑蘇淨惠大師院》詩:“ 孤山 猿鳥 西湖 上,懶對寒燈詠《式微》。”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 孤山 好林館,丹碧隱青漣。”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濱。”
“孤山”一詞包含地理學術定義和具體景點兩層含義,同時衍生出文化意象:
地理學術語
指顯著突出于周圍地形、由基岩構成的孤立丘陵,英文為“monadnock”。這類山體因岩石抗風化能力強(如石英岩或緻密火山岩),在長期侵蝕中殘留形成,常見于溫帶濕潤地區。術語源自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蒙納諾克山(Monadnock)。
杭州西湖景點
杭州西湖的孤山是著名文化地标,以“孤峰獨聳,秀麗清幽”著稱。宋代隱士林逋曾在此隱居,種梅養鶴,留下“梅妻鶴子”典故,北麓有放鶴亭和梅林。
文化延伸意義
成語中“孤山”象征孤獨或超然狀态,既可形容自然景觀的獨立,也隱喻人在社會中的孤傲或無助。
權威來源提示:地理定義可參考百科詞條,杭州孤山詳情可見《夢溪筆談》等古籍記載。
孤山是指獨立或孤立的山峰,與周圍山脈相隔較遠,常獨自立于平原地帶或一片平原上。它象征着獨特、孤立和堅強。
孤山的拆分部首是"子",筆畫數為11畫。
孤山一詞的來源比較普遍,主要源于自然山峰的形态和地理環境,用來形容一座山獨自矗立于周圍平原之中,以及與之相聯繫的獨特、孤立的意義。
孤山的繁體字為「孤山」,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文獻中,孤山有時可見以「孤峰」、「獨山」等稱呼,表示同樣的意思,這些漢字的含義與現代的孤山類似。
1. 那座孤山獨自屹立在遼闊的大平原上,形成了一幅壯麗的自然景觀。
2. 他在孤山上修建了一座庵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組詞:孤立、孤獨、山脈、山嶽、山巅
近義詞:獨峰、獨立山、隱士山
反義詞:綿延山脈、群山、連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