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臂缚的意思、臂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臂缚的解释

古代战士缚在两臂上以御兵刃的铁甲。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器械四》:“臂缚式,一名臂手,每一副用浄铁十二三斤,钢一斤,折打钻鋥重五六斤者,以熟狗皮钉叶,皮绳作带,以细布缝袖肚,务要随体宛转活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臂缚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事术语,指古代士兵用于保护手臂的护具,常见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防护装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皮革、金属或织物制成的带状物缠绕前臂,既抵御敌方武器攻击,又可固定衣袖防止行动干扰。

从形制结构来看,臂缚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整片式金属护臂,多见于重甲兵种,如宋代《武经总要》记载的“掩膊”即属此类;二是多层布帛缠裹的软质臂缚,适用于轻装部队,唐代《太白阴经》所述的“缠膊”即为此类设计。二者均体现中国古代工匠对人体工学的理解,肘部多采用弧形结构以保持关节灵活性。

作为军事文化载体,臂缚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元杂剧《单鞭夺槊》中“锦臂缚轻悬兽面”的描写,既反映其装饰性纹样特征,也暗示着佩戴者的武勇身份。这种装备至清代逐渐被火器时代的新型护具取代,但在戏曲武生行当的扮相中仍保留着艺术化形态。

(主要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古代军制史》)

网络扩展解释

“臂缚”是古代战士用于防护手臂的装备,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用途

臂缚(拼音:bì fù)指古代士兵绑在双臂上、用以抵御兵刃攻击的铁制护甲。它属于铁甲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保护手臂在战斗中免受刀剑等武器的伤害。


结构与制作

根据明代军事著作《武备志》记载:

  1. 材料:每副臂缚需用净铁12-13斤、钢1斤锻造,成品重约5-6斤。
  2. 工艺:以熟狗皮作为内衬,用皮绳固定,外层缝制细布以贴合手臂曲线,确保灵活性与防护性兼具。

历史背景


相关扩展

铁甲(臂缚的组成部分)不仅用于人体防护,还延伸至车船外壳(如铁甲船),体现古代金属防御技术的广泛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武备志》原文或相关军事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八簋奔雷别话避面餔糜采生仓帑乘策虫气仇方当道撅坑大统历等由蔸种恩眄芳物富贵花干国梗目官刑喊冤叫屈回岩蒹葭玉树兼仆嘉祯津寄酒库疽肠栲栳狂欢节老龄力所不逮鹿鸣宴逻守驴床毛谷女校书棋敌气丧湫顾秋豪弃文山瓶纔然神鹰首岁水剩山残素波堂役天璞擿伏发奸涕泗滂沱外强中瘠婉僤伟度危砌文圃无据箱擎咸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