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助窮人。《晉書·何攀傳》:“ 攀 雖居顯職,家甚貧素,無妾媵伎樂,惟以周窮濟乏為事。”
“濟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濟乏”讀作jì fá,意為救助窮人。其中“濟”指幫助、救濟,“乏”指貧困、匮乏,合起來強調對貧困者的援助行為。
“濟”在古漢語中另有讀音jǐ,如“濟水”或“同舟共濟”,但“濟乏”中讀jì,專指救濟行為。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晉書》原文或相關詞典條目。
濟乏(jì fá)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濟(jì)字的部首是氵(三點水),它的總筆畫數為10。乏(fá)字的部首是丿(撇),它的總筆畫數為4。
濟乏這個詞源于《論語·冉有》中的一句話:“事父母幾谏,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其中“勞而不怨”即為濟乏之意,意為在任勞任怨的同時也不抱怨。
濟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濟乏。
在古時候,濟乏的寫法略有不同。濟字的古時候寫法為舄,乏字的古時候寫法為缺。但意義保持不變,即幫助窮困、缺乏的人。
1. 他始終秉持着濟乏的原則,無私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 學校發起了一次濟乏助學活動,募集了很多善款來幫助貧困學生。
濟乏可以與其他字組合形成新詞,比如濟貧、乏善。
濟乏的近義詞可以是濟困、扶危。
濟乏的反義詞可以是奢侈、揮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