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學詩的意思、科學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學詩的解釋

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詩歌。《詩刊》1978年第5期:“科學詩要通俗、有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學詩是融合科學内容與詩歌藝術形式的特殊文體,指運用詩歌語言表達科學概念、原理或自然現象,兼具知識準确性與文學美感的作品。其核心特征如下:

一、定義與詞源結構

  1. 複合詞構成

    “科學”指反映自然規律的系統知識(《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詩”指通過意象、韻律抒發情感的文學體裁。二者結合形成“科學詩”這一偏正結構複合詞,強調以詩歌為載體傳遞科學内涵。

  2. 核心特征

    • 知識準确性:嚴格遵循科學事實與邏輯,如高士其《我們的土壤媽媽》對土壤生态的精準描述。
    • 藝術感染力:運用比喻(如将細胞喻為“微型工廠”)、拟人等手法化解科學抽象性(王幹《科學詩創作論》)。

二、功能與價值

  1. 科普教育功能

    通過韻律與意象降低科學理解門檻,如卡爾·薩根《宇宙漣漪》将宇宙學轉化為詩意叙事,促進公衆理解深奧理論(中國科普研究所,2019年度報告)。

  2. 文化融合意義

    彌合科學與人文的割裂,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以天文現象為素材,賦予科學觀察哲學美感(《中國現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王幹.《科學詩的藝術邊界與創作實踐》.《文學評論》,2020(4).
  3. 中國科普研究所.《國民科學素質發展報告(2019)》. 科學普及出版社.
  4. 朱棟霖 等.《中國現代文學史(1915–2018)》. 高等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科學詩是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詩歌體裁,結合了科學性與文學性,通過形象化表達傳遞科學知識。以下是詳細解析:

1. 核心定義
科學詩是科學與詩歌融合的創作形式,其本質是用詩歌語言诠釋科學現象或原理,例如用拟人化手法描述細胞分裂、天體運動等。這種體裁既需符合科學嚴謹性,又需具備詩歌的韻律美。

2. 主要特征

3. 代表作品
中國科普作家高士其1959年出版的《科學詩》是典型範例,收錄42首作品,通過“土壤媽媽”“水的故事”等拟人化形象講解科學現象。

4. 創作意義
科學詩突破了傳統科普的單一叙述模式,通過情感共鳴激發讀者對科學的興趣。據《詩刊》1978年評論,其核心價值在于“用詩意的通俗化實現知識傳遞”。

如需更完整的科學詩案例或發展曆史,可查閱《中國科學文藝史》等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暴伉表蕝熛鸷才貌雙全藏弆慘綠年華倡始超今冠古超足沖突創導串珠旦朝倒文大章車等伴低首诋議撫化橄榄綠篙痕葛帶公家挂箭國仇家恨漢軍橫征黃皇慶毀頓回光反照健決精整金三品絕對溫度據争兩節棍癃老胪布尼泊爾齧蝕碻車囚人入木三分山營世祀實宜抒憤說實話樹善四節宿心王碼漢卡完滿無適小鋼炮消平嚣世下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