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ow] 明瞭通達
曉暢軍事。——諸葛亮《出師表》
(1).谙熟;精通。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将軍 向寵 ,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唐 陸贽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或精習律令,曉暢法理。”《明史·趙彥傳》:“ 彥 有籌略,曉暢兵事。” 梁啟超 《變法通議·學校總論》:“今之習於地圖,曉暢軍事,才任偏裨者,幾何人矣!”
(2).痛快地訴說。《天雨花》第十五回:“與其死在深宮,不能表白,不若對衆文武百官,明白曉暢一番。”
(3).猶流暢。 鄭振铎 《桂公塘》十三:“ 天祥 高高興興的手不停揮的把所有的劄帖,一封封的寫畢……寫得是那末懇切,那末周至,那末沉痛,那末明白曉暢。” 朱自清 《抗戰與詩》:“抗戰以來的詩,注重明白曉暢。” 陳毅 《冬夜雜詠·吾讀》:“吾讀 樂天 詩,曉暢有深意。”
“曉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精通、通曉
指對某領域或知識有深入掌握,如“曉暢軍事”。該用法多見于古漢語,常見于形容人的專業能力(如諸葛亮《出師表》中“曉暢軍事”即指精通軍事策略)。
表達流暢清晰
現代多用于形容語言或文字通順易懂,如“文章曉暢流利”。此時強調邏輯清晰、無晦澀感,近義詞包括“流暢”“酣暢”。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曉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清晨或黎明的暢快。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日”和“暢”。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早晨的清新和明朗。
曉暢的部首是日(rì),它表示太陽或與日相關的事物。它的右邊部分是暢(chàng),表示暢通、順暢。曉暢一共有12個筆畫。
曉暢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可追溯到古代。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用來表達早晨美好的詞語之一。
曉暢的繁體字是曉暢。
在古代,曉暢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漢代,曉的上方常常用一個丿,而不是現代的一橫。這是古代漢字演變至今産生的變化。
1. 早晨的曉暢讓人感到甯靜和美好。
2. 醒來時,我感受到來自窗外的曉暢氣息。
1. 曉暢晨風:清晨的涼爽風吹。
2. 曉暢景色:早晨明媚的風景。
3. 暢早曉飛:形容心情早晨飛揚,暢快無比。
1. 清晨:形容早晨明亮清新的時刻。
2. 化雨:描述落雨後天空變得清澈的樣子。
1. 黃昏:表示太陽下山之後天色變暗的時刻。
2. 陰沉:形容天空陰暗、沒有陽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