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薊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大薊小薊》。
(2).術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術》。
馬薊是漢語中對菊科薊屬植物的統稱,具體釋義如下:
一、字形與發音 該詞由“馬”與“薊”構成,其中“薊”為形聲字,艹(草)表意,說明其草本屬性;“刿”表聲,暗含植物帶刺特征。發音為mǎ jì(ㄇㄚˇ ㄐ一ˋ),屬雙音節複合詞。
二、植物學釋義 馬薊特指葉片邊緣具硬質針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夏季開紫紅色頭狀花序。其根系粗壯,可入藥,常見于我國華北、華東等地的山坡荒地。
三、藥用價值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馬薊性涼味甘,歸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消腫之效,常用于治療衄血、崩漏及外傷出血。現代藥理學證實其含有的薊黃素可促進血小闆凝聚。
四、文化關聯 古文獻《爾雅·釋草》将“薊”列為“山野常見藥草”,民間俗稱“馬刺菜”,因其葉緣銳刺可劃傷馬匹口舌而得名。此名稱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與農耕生活的密切關聯。
“馬薊”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植物别名
成語含義(較少見)
提到“馬薊”可形容人勇猛果敢、意志堅定,但此用法未在其他權威來源中廣泛出現,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補充信息
建議進一步查閱《本草綱目》原文或權威詞典以驗證細節。
北榜備官不獲命涔涔扯爛污崇基雠姤湊巴湊趣撺調戴愛蓮吊贈恩錫方石飛來橫禍風容憤愦诰命桂影過秤豪猛衡門深巷黃父花絲畫柙火耗蹇厄角睐進出口颎颎急棹考信力挺迷頭某士木拐泥飯碗旁指曲谕胚乳虔劉秦房銳減辱賤三冬二夏三酳山茄子傻氣詩秩送殡搜拔騰笑天損剔秃同岑亡奈魏丙五府烏陽相況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