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狀的意思、通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狀的解釋

舊時下級呈送上級的一種公文。《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乃打通狀到禮部,復姓不復名,改名不改姓。” 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徐旻》:“凡通狀到日,即給帖,銀完次日,即給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狀”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下級官員向上級呈遞的正式公文,屬于行政文書的一種形式。例如《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中提到“打通狀到禮部”,即通過正式公文向禮部申請事項。

  2. 字形與結構

    • 通(tōng):半包圍結構,本義為“通達、通暢”。
    • 狀(zhuàng):左右結構,指文書或陳述形式。
      二字組合體現“通過文書形式傳達信息”的核心含義。
  3. 曆史用例
    明代馮夢龍在《智囊補·明智·徐旻》中記載了通狀的實際應用場景:“凡通狀到日,即給帖,銀完次日,即給資”,說明其在政務流程中的時效性。

  4. 與其他公文的區别
    通狀更強調“雙向通達”特性,既包含下級呈報,也可能涉及上級批複,不同于單向的“奏折”或“禀帖”。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記載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京本通俗小說》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狀

通狀(tōng zhu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狀」,分别表示「走」和「形狀」的意思。

通狀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在古時候,「通」有廣泛的意義,表示普遍或一般。而「狀」表示形狀或狀态。因此,通狀合在一起,表示一般的形狀或普遍的狀态。

通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都是「通狀」。在繁體字中,「通」的寫法保持不變,而「狀」的寫法則稍有不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通」的記載有多種寫法,如象形的「龍」加上「又」作旁,意為龍的動态形狀。而「狀」的寫法則為「雲」加上「口」,表示雲朵的形狀。這些寫法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事物形态的觀察和描繪。

以下是幾個使用通狀的例句:

1. 這個字母的通狀是一個圓圈。

2. 漢字的通狀有很多種,每個字都有獨特的形态。

通狀的一些組詞包括「通達」、「狀态」和「通用」。這些詞語都與通狀有關,表示普遍適用、形态或狀況。

近義詞「通順」表示流暢、連貫,與通狀的意思有相似之處。反義詞「異狀」則表示不同的形狀或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