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征的意思、暴征的詳細解釋
暴征的解釋
(1).強行征收。《左傳·昭公二十年》:“偪介之關,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強易其賄。”
(2).指橫暴征收捐稅。《新唐書·李勉傳》:“西南夷舶歲至纔四五,譏視苛謹, 勉 既廉絜,又不暴征,明年至者乃四十餘柁。”
暴徵:同“ 暴征 ”。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舊唐書·五行志》:“猛吏淫威奮其毒,暴徵急政破其資。”
詞語分解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
- 征的解釋 征 (③征⑦徵) ē 遠行:長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遠行的船)。 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戰(出征作戰)。南征北戰。 召集: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馬。 收
網絡擴展解釋
“暴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強行征收
指通過強制手段向民衆索取財物或資源,常見于古代賦稅或勞役的語境。例如《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偪介之關,暴征其私”,描述了官吏對百姓的強制征收行為。
-
橫暴征收捐稅
特指統治者以殘暴手段過度征稅,導緻民不聊生。如《新唐書·李勉傳》提到,李勉因“不暴征”而使貿易繁榮,反襯出暴征的危害。
二、詞源與用例
- 曆史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後延續至唐代文獻。例如白居易《杜陵叟》中“急斂暴征求考課”,揭露了苛稅對百姓的壓迫。
- 現代語境延伸
雖多用于曆史描述,但也可比喻現代社會中不合理的強制性征收行為。
三、相關成語與擴展
- 關聯詞彙
如“橫征暴斂”“暴斂橫征”,均強調剝削的殘酷性。
- 反義對比
與“輕徭薄賦”形成鮮明對比,體現治理方式的差異。
四、例句參考
- 古籍用例:“暴征其私,強易其賄”(《左傳》)。
- 現代造句:“官吏暴征無度,百姓不堪其苦”。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左傳》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暴征是一個漢字詞,通常用來形容征收過高、過分的稅款或其他費用。下面是對這個詞的詳細解釋和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暴:拼音為bào,是由日字旁和犬字旁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 征:拼音為zhēng,是由彳字旁和正字旁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暴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繁體和簡體之分。繁體字暴徵的“徵”字在現代漢字中被簡化為“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暴徵的“徵”字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上面的彳字旁表示“行走”的意思,下面的正字旁則表示“正确”或“莊嚴”的意思。
例句:
1. 政府的暴征稅款引發了人民的不滿。
2. 商家抱怨說,政策的暴征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組詞:
- 暴政
- 征收
- 暴利
- 征求
- 暴力
近義詞:
- 過重征稅
- 過度征收
- 高額收費
反義詞:
- 合理征稅
- 適度收費
希望這個簡短的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