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和陰陽的意思、調和陰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和陰陽的解釋

謂使陰陽有序,風調雨順。舊多指宰相處理政務。《漢書·貢禹傳》:“調和陰陽,陶冶萬物,化正天下,易於決流抑隊。”《楚辭·離騷》“ 湯 禹 嚴而求合兮, 摯咎繇 而能調” 漢 王逸 注:“言 湯 禹 至聖,猶承天道,求其匹合,得 伊尹 咎繇 ,乃能調和陰陽而安天下也。”《後漢書·楊震傳》:“臣蒙恩備臺輔,不能奉宣政化,調和陰陽。”亦省作“ 調陰陽 ”。 漢 劉向 《說苑·臣術》:“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如是者舉以為三公。” 唐 白居易 《官牛》詩:“右丞相,但能濟人治國調陰陽,官牛領穿亦無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和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與醫學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指通過調節對立統一的陰陽二氣,使事物回歸動态平衡狀态。該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本源,後經《黃帝内經》系統發展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的中醫理論基礎。

在實踐層面包含三重内涵:

  1. 自然規律調節: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節氣規律,通過起居飲食順應自然陰陽消長。《淮南子》記載"聖人法天順情,不拘于俗"即強調天人合一的調和原則
  2. 生命健康平衡:中醫診斷以"陰平陽秘"為健康标準,采用針灸、方劑等手段調節髒腑陰陽偏盛偏衰,如《傷寒論》用桂枝湯調和營衛
  3. 社會治理應用: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陰陽學說引申至"陽為德,陰為刑"的治國理念,主張德刑并用以維持社會秩序

該概念深刻影響着傳統建築風水布局、書畫藝術的虛實構圖等文化形态,當代更衍生出基于生物節律的健康管理方法。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陰陽學說現代研究》指出,其本質符合現代系統論的自組織穩态原理。

網絡擴展解釋

“調和陰陽”是一個包含傳統哲學與中醫理論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釋:

一、傳統政治治理角度
指通過協調自然與社會的陰陽關系,實現秩序平衡。
• 源自《漢書·貢禹傳》"調和陰陽,陶冶萬物",原指宰相治國需如調節陰陽般協調各方
• 延伸為處理政務時保持社會各要素平衡,類似自然界的風調雨順

二、中醫理論角度
指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醫療手段。
• 中醫認為健康依賴陰陽動态平衡,如陽盛則現面紅身熱、尿赤便幹等症狀
• 通過藥物/針灸等方法調節偏盛或偏衰,如《黃帝内經》"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

三、成語結構與用法
• 結構:動賓式四字成語
• 近義詞:調理陰陽
• 反義詞:陰陽失調
• 感情色彩:中性(既可描述治國也可指治病)

四、典型用例
《後漢書·楊震傳》記載大臣自省"不能奉宣政化,調和陰陽",将社會治理比作自然規律調節。該詞在古文獻中多與治國理政相關聯,明清後逐漸延伸至醫學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保就辯剖播遷吃館子出充炊累道志荻竹東表墩子耳報豐彩風壺鳳翥鸾回撫接感咽共栖海船寒冬皓首窮經橫費黃藕冠回帖兼利潔雅徑情直行積勩拘囿刻不容緩空戰誇人兩雁隨車骊山老母龍興寺内關念家山破女長當嫁樸儒辟國旗花侵寇窮命齊纨素屈戌三班六房擅自為謀沙铫子失諧笇量逃塾跳闆痛醉微哦無物無尤香水行銜匿先施校修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