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冤獄、冤情。《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於 燕 地” 李善 注引《淮南子》:“ 鄒衍 盡忠於 燕惠王 , 惠王 信譖而繫之。 鄒子 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按,今本《淮南子》無此文。《初學記》卷二引作“夏五月,天為之下霜”。 漢 王充 《論衡·感虛》:“ 鄒衍 無罪,見拘於 燕 ,當夏五月,仰天而歎,天為隕霜。”通作“六月飛霜”。 唐 張說 《獄箴》:“匹夫結憤,六月飛霜。”亦省作“ 六月霜 ”。 柳亞子 《吊鑒湖秋女士》詩之四:“漫説天飛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須傷。” 田漢 《觀馬、紅演<關漢卿>》:“拚将眼底千行淚,化作人間六月霜。”
“六月飛霜”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和典故背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夏季六月出現霜凍的異常現象,實際用來比喻重大冤情或冤獄,強調冤屈之深足以感天動地。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六月飛霜”不僅是一個氣象異象的描繪,更是中華文化中“天人感應”思想的典型表達,強調冤屈的震撼力。
詞義:六月飛霜是指天氣異常寒冷,雖然是夏季,卻出現霜凍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六(田,四畫)月(⺆,二畫)飛(食,三畫)霜(⻏,十畫)
來源:《六月飛霜》這個詞出自《詩經·豳風·翩翩者》:“翩翩者、于飛之霜。”意思是指像飄舞的霜一樣輕盈。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指六月天寒冷的情況。
繁體:六月飛霜
古時候漢字寫法:六(⺅,二畫)月(⺆,二畫)飛(飛,九畫)霜(⺏,九畫)
例句:這個夏天真是不尋常,六月飛霜,全村的莊稼都遭受了冰凍的破壞。
組詞:六月天寒、飛雪飄霜、霜寒料峭、霜凍嚴寒
近義詞:六月雪花、驟冷天氣、夏季寒流、反常寒冷
反義詞:盛夏炎熱、炎夏高溫、火爐般的酷暑、酷熱炎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