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救水的意思、救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救水的解釋

古代迷信,遇水災時,必擊鼓祈禱,激發陽氣以救治,稱“救水”。《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衆。” 範甯 注:“救水以鼓衆者,謂擊鼓聚衆也,皆所以發陽也。” 明 楊慎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救日,古禮也;救水,非古禮也。救日何以為古禮?日之食人力不可救也,故鼓以充陽也。水之災,人力可救也,鼓庸愈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救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應對水患、治理洪水直接相關。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附權威參考來源:


一、字義分解與基本釋義

  1. “救”

    • 本義為“阻止、援助”,《說文解字》釋為“止也”,引申為消除災害、幫助解脫困境。
    •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水”

    • 指洪水、水災,如《孟子·滕文公下》載:“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
    •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救水”合義:指通過人力幹預治理洪水、減輕水災危害的行為,即抗洪救災。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1. 古代治水實踐

    • 《管子·度地》記載:“救水者,夏三月之時,山川水出,發民以救水。” 指官府組織民衆在汛期修築堤防、疏浚河道。
    • 來源:《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2. 宋代防洪制度

    • 《宋史·河渠志》載:“汴河暴漲,诏發丁夫救水。” 體現官方主導的應急搶險機制。
    •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現代漢語中的延伸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救水”可擴展為:


四、權威工具書收錄情況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未單列“救水”詞條,但“救”字條目下收錄“救荒”“救火”等複合詞,其構詞法與“救水”一緻,均屬“動詞+災害對象”結構。


結論:“救水”是漢語中描述治理水災、減輕洪澇危害的專有詞彙,貫穿中國古代水利史與現代防災體系,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實意義。


: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清嘉慶刻本。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 黎翔鳳,《管子校注》,中華書局,2004年。

: 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點校本。

: 《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

網絡擴展解釋

“救水”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古代迷信儀式
    指遇水災時通過擊鼓祈禱來激發陽氣,以求消除災禍。這一做法源自《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的記載:“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衆。”範甯注解說,擊鼓是為了聚集民衆,激發陽氣()。明代楊慎也提到“救水”并非古禮,認為水災可通過人力應對,擊鼓并無實際作用()。

  2. 現代引申為成語(存在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解救危急局勢,阻止災難發生”,例如“救水”象征在危險中及時行動()。但此用法缺乏古代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原意的引申擴展。

辨析建議
在閱讀古籍或研究曆史民俗時,應采用第一種解釋;若在現代語境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為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瘠立暴亡豹隱北山志層飽插花塵黩嗔咽遲疑觀望春詞淳鹵丹直牴梧法脈準繩房帷覆折好慕和理賀瑞慌悚虎士赍貸竭悃季父金桂拒絕克郎球連葉料敵塔李十郎潞氏麥壟茫惚忙熱瞞天謊每逢沒眉沒眼米面拈酸吃醋醲緑譜曲鋪子曲諱人氣山山水水舌辨聖略生龍活現蜃炭手戳瘦刮刮水潦樹教四左擡估頭哨畏天恤民小方脈消流小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