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排除;除去。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縣令以牛繫刹柱,屏除形象,鋪設牀坐,於堂上接賓。” 唐 白居易 《宿靈岩寺上院》詩:“葷血屏除唯對酒,歌鐘放散秪留琴。”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總之,她的愛,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層層的麾開我前後左右所蒙罩的。”
(2).指放逐。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四:“四兇碎首于王階, 三苗 屏除于天外。”
(3). 南朝 齊 東昏侯 出遊時,所經之處,屏逐百姓,家室皆空,巷陌懸幔為高障,置仗人防守,謂之“屏除”。見《南齊書·東昏侯紀》。
“屏除”是一個漢語動詞,讀音為bǐng chú(部分網頁注音為 píng chú,但根據權威詞典如《漢典》及《南齊書》記載,應讀作 bǐng chú),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排除;除去
指主動去除或摒棄某事物,如雜念、幹擾等。
例句:
放逐
古義中可指将人或事物驅逐至遠方。
例句:
曆史典故
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出遊時,清空所經之處的百姓家室,并設置高障防守,稱為“屏除”。(《南齊書·東昏侯紀》,)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抽象概念的“去除”,強調主觀行動:
如需更全面的曆史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典》《顔氏家訓》及《南齊書》等來源(綜合)。
《屏除》是一個動詞,意為除去、排除、清除等。拆分部首為屍土,總共有11個筆畫。
《屏除》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文帝紀上》中。它由“屏”和“除”兩個字組合而成,寓意是将某物或某人從中排除或清除。
在繁體字中,屏除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仍然是“屏除”這兩個字的組合。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屏除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将“屏”和“除”這兩個字書寫在一起。
1. 戰争結束後,我們需要徹底屏除戰争的陰影,迎接和平的時代。
2. 經過篩選和讨論,我們決定屏除這個方案,因為它存在很多問題。
衍生詞:
屏障、排除、排擠、剔除、清除。
排除、清除、剔除、摒棄。
包容、接納、容忍、納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