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度越邊塞。2.極遠的邊塞地區。
1.度越邊塞。《商君書·戰法》:“無敵深入,偕險絶塞,民倦且饑渴,而復遇疾,此其道也。”《戰國策·東周策》:“ 秦 敢絶塞而伐 韓 者,信 東周 也。” 鮑彪 注:“絶,橫渡。塞,障也。”
2.極遠的邊塞地區。 唐 駱賓王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詩:“ 交河 浮絶塞, 弱水 浸流沙。” 明 楊慎 《春興》詩:“最高樓上俯晴川,萬裡登臨絶塞邊。” 清 林則徐 《次韻答姚春木》:“絶塞不辭遠,中原籲可傷。” ********* 《紅燭·孤雁》:“不幸的失群的孤客!誰教你抛棄了舊侶,拆散了陣字,流落到這水國的絕塞。”
“絶塞”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度越邊塞
指跨越或穿越邊塞的障礙,常用于描述軍事行動或地理上的突破。例如:
極遠的邊塞地區
形容地理位置極其偏遠的邊疆地帶。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文獻,可參考《商君書》《戰國策》及唐代邊塞詩作。
絶塞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被堵塞,通行受阻或中斷。
絶(繩字旁,共11畫)+ 塞(土字旁,共13畫)
絶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繩字旁和土字旁分别代表了相關的意義。繩字旁表示繩索,土字旁表示堵塞。結合起來,形成了繩索被堵塞的意思。
絶塞的繁體形式為絕塞。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絶塞的寫法為絕塞。
1. ************導緻了公路的絶塞。
2. 我們的努力有助于解除這個地區的經濟絶塞狀況。
1. 解絶:解除阻塞。
2. 絶境:陷入絕境,無法逃脫的困境。
3. 絶路:沒有出路的道路。
1. 封閉:關閉或封鎖,使無法通過。
2. 堵塞:阻塞或堵住。
3. 阻隔:使無法通過或連接。
1. 通暢:沒有阻礙,暢通無阻的狀态。
2. 順暢:順利進行,流暢無阻。
3. 暢通:暢順無阻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