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sel;rack for painting] 用木頭、金屬或塑料做的支架,畫家作畫時可根據需要将架上的油畫布直立或斜置
(1).指有畫飾的秋千架。 宋 惠洪 《秋千》詩:“畫架雙裁翠絡偏,佳人春戲小樓前。”
(2).繪畫用具。多為木制三腳架,作畫時把畫闆或蒙畫布的框子斜放在上面。 柯岩 《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畫展的大廳,人像溪水一樣流着,小心地繞過支起的畫架,卷起一個又一個的漩渦。”
“畫架”是繪畫工具中用于支撐畫布或畫闆的支架裝置,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畫架是一種由木頭、金屬或塑料制成的獨立結構,主要功能是固定畫布或畫闆,便于藝術家在創作時調整畫作角度(直立或傾斜)。例如油畫、水彩畫等均需借助畫架完成。
結構與材質
功能與用途
畫架不僅用于固定畫布,還可通過滑動槽和彈簧挂鈎調節高度、傾斜度,適應不同尺寸畫布和創作姿勢需求。其設計兼顧實用性與穩定性,是繪畫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
補充:該詞在宋代文獻中曾指“有畫飾的秋千架”(如《秋千》詩),但現代語義已專指繪畫支架。
畫架是指供畫家放置畫作的支撐物。它通常由木材、金屬或塑料制成,具有穩固的結構,能夠支撐畫布或紙張,使畫家能夠更方便地進行創作。
《畫架》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木”。其中,“⺍”是一個獨立的偏旁部首,表示變形,讀音為夾;“木”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與樹木相關的事物。筆畫數為7畫。
《畫架》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樂書·律曆》一書中。
《畫架》的繁體字為「畫架」。
古時候的《畫架》字,寫作「劃架」或者「畫楫」。
1. 他将畫架搭在陽台上,專心地作畫。
2. 為了方便攜帶,他特意購買了一個折疊的畫架。
3. 這種畫架可以調節高度和角度,非常適合不同風格的繪畫。
1. 畫框:用來框住畫作的裝飾性框架。
2. 畫布:繪畫時用來鋪設在畫架上的布料。
3. 畫架托:用于支撐畫架的下部托。
近義詞:畫架子、畫幫。
反義詞:畫紙、畫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