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副使,使者的輔佐。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煇 頃出疆,使介病,皆委頓扶持而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外國·朝鮮國詩文》:“ 朝鮮 俗最崇詩文,亦舉鄉會試,其來朝貢陪臣多大僚,稱議政者即宰相,必有一禦史監之,皆妙選文學著稱者充使介。”
(2).指奉命出使的官員。《元史·世祖紀五》:“爰有 太祖皇帝 以來,與 宋 使介交通。”
“使介”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用兩個層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使”指奉命出行的使者,《說文解字》釋為“令也”,強調官方派遣屬性;“介”原指铠甲,引申為“輔助”或“副職”,《周禮·天官》注“介,次也”即指隨從人員。二字組合後,“使介”特指使團中的副使,如《禮記·曲禮》載“介者請事”,鄭玄注“介,副也”,說明其在使團中的輔助地位。
二、曆史語用特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見使用,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文獻研究領域。具體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第1卷第1275頁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第1348頁的權威解釋。
“使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副使或使者的輔佐
指在出使任務中擔任輔助角色的官員。例如《元史·世祖紀五》中記載的“與宋使介交通”,這裡的“使介”即指使團中的副職成員。
奉命出使的官員
廣義上也可泛指所有執行外交任務的官員。明代文獻《野獲編·外國·朝鮮國詩文》提到“使介病,皆委頓扶持而歸”,即描述出使官員的境況。
宋代周煇《清波别志》中記載“使介病,皆委頓扶持而歸”,說明“使介”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外交使團成員的實際狀态。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通常指向古代外交體系中的輔助性官職。
罷錢不想道讒路顫袅鉏僇村房道店大願東園梓器對刺而此風暴風奔紛哓革黜寡恩光緯和弱劃不來黃神環鑽瑚琏貨交交唾誡勅桀跱津送絕代佳人軍便服欬唾成珠伉俍臉頰菱黃俪偶裡曲隸首冒蒙媒婆目連拏訛奶茶排辦蓬頭曆齒皮絲切脈棋劫迉迡親羁侵敺禅變身首異處沈思翰藻時間與空間貪官蠹役潭拖統一口徑土雜肥威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消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