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奪劫掠。《後漢書·荀彧傳》:“ 布 乘虛寇暴,震動人心,縱數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則将軍尚安歸乎?”《晉書·劉曜載記》:“西戎之中, 權渠 部最強,皆禀其命而為寇暴, 權渠 既降,莫不歸附。”《南史·柳元景傳》:“及 道産 死,羣蠻大為寇暴。”
“寇暴”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侵奪劫掠的暴力行為,尤其指外敵或蠻族的侵略行徑。以下是詳細解釋:
“寇暴”是典型的古漢語複合詞,融合了武力入侵(寇)與兇殘破壞(暴)的雙重含義,多用于曆史語境。如需更完整用例,可查閱《後漢書》《晉書》等文獻來源。
《寇暴》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寇 (宀+寸)和暴 (日+九)。
寇:宀是“宇宙”之意,而寸表示“寸尺”,寇表示侵略、搶劫、掠奪。
暴:日代表太陽,九表示時間。暴意指太陽暴曬肆虐、猛烈。在引申義中,暴也表示野蠻、殘暴。
來由:《康熙字典》收錄了《寇暴》一詞,是從古籍中引出的,用來形容人行兇作惡的行為。
繁體:寇暴的繁體字為「寇暴」。
古時候漢字寫法:寇和暴在古時的寫法與現代大緻相同,隻是字形有細微差異。例如,寇在石鼓文中的形式為「⿱宀寸」,暴在金文中的形式為「⿰日⿱亠乛」。
例句:他利用職位之便,寇暴了公共財産。
組詞:寇匪、寇盜、暴行、暴虐。
近義詞:盜賊、歹徒、暴徒。
反義詞:保護、拯救、安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