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執政。軸,機械中傳遞動力的主要零件。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骠騎讓太尉增封第三表》:“秉軸之鈞,心希在治。” 宋 蘇轼 《賀孫樞密啟》:“佇觀秉軸,更增帝載之熙。” 元 馬緻遠 《漢宮秋》第二折:“秉軸持鈞政事堂。”
“秉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執掌政權或掌控核心權力。該詞由“秉”和“軸”兩個語素複合構成:
語素解析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史籍與政論,如《晉書·劉琨傳》“将軍以宗室之重,秉軸仗節”描述重臣執掌朝政,《宋史·職官志》載“宰相秉軸,總領百司”強調中樞職能。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如“秉軸者當以天下為己任”等政論表述。
權威釋義
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第7冊第1083頁,該詞條明确标注為“比喻執掌國政”,《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版)第54頁亦收錄此義項。
“秉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比喻執政或掌控關鍵
“秉軸”源自古代紡織工具“紡車”的運作原理。紡軸是紡織的核心部件,掌握紡軸即可控制整個流程,因此衍生出比喻義: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安坻按理鞍籠百華白景白雲居闆鼓邊籴鄙惡博斯騰湖丑惡打短兒鬥目都圖飛蛾忿不顧身鲠議龔賢規造骨鹿舞紅燈緑酒薦撙佳壻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近因寬征淚晶棱棱栗栗連屐連裡竟街橉筋木莽古歹妙語解煩披紅挂彩憑驗鯆門齊桓公棄末返本趨利屈指閃婚攝讋使伶授任水訟瞬盼四惡驷鐵塌八四太牢公桃源路題諱體知推三阻四無風五根相腳頭象辂洗垢匿瑕枲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