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nt on one's fingers] 彎着指頭計數
屈指一算,離家已經十五年了
(1).彎着指頭計數。《三國志·魏志·張郃傳》:“屈指計 亮 糧不至十日。” 後蜀 孟昶 《玉樓春·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詞:“屈指西風幾時來?隻恐流年暗中換。” 毛6*澤6*東 《清平樂·六盤山》詞:“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2).比喻時間短或數量少。 唐 劉禹錫 《讓同平章事表》:“克期而進,屈指可平。” 宋 洪邁 《容齋續筆·顔魯公》:“豈唯 唐朝 人士罕見比倫,自 漢 以來,殆可屈指也。” 清 呂留良 《<賴古堂集>序》:“一時同學,厪有存者,宇内屈指, 櫟園 巋然其一也。”
(3).首屈一指。喻特出。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馬行街鋪席》:“南食則 寺橋 金 家, 九曲子 周 家最為屈指。”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屈指漢語 快速查詢。
“屈指”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彎着指頭計數
這是最基礎的字面意義,指用手指逐一彎曲的方式計算數量。例如《三國志·魏志·張郃傳》中提到:“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中也有“屈指行程二萬”的用法。
比喻時間短或數量少
引申為形容時間短暫或事物稀少。如唐代劉禹錫《讓同平章事表》中“屈指可平”,以及成語“屈指可數”均體現此意。
首屈一指,喻指特出
用于稱贊某人或事物在同類中最為傑出。例如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南食則寺橋金家,九曲子周家最為屈指”,強調其卓越性。
補充說明: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例句及詳細解析。
《屈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手指彎曲來表示個别的數量。
該字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射”字旁,右邊是“刀”字旁。
屈字由9筆構成,其中包括了橫、豎、撇、捺和提筆等不同的筆畫。
《屈指》一詞源于古代的農耕社會,用于形容種田時以手指曲為單位進行計數,表示個别的數量。後來也引申為用手指頭彎曲表示很短的時間。
在繁體字中,屈字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形狀上稍有差異。
古時候,屈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上方沒有橫折,而是類似“乙”的形狀。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屈指》這個詞:
與《屈指》相關的詞語有:
綜上所述,《屈指》是指用手指彎曲來表示個别的數量的詞語,源于古代農耕社會。它的寫法由左右兩個部首和9個筆畫構成,可以用來形容時間的短暫或數量的稀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