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gratulate or celebrate his success] 披紅綢和彩帛,以示榮寵、慰勞或喜慶
隨行五百軍士,俱披紅挂彩,入南郡買辦物件。——《三國演義》
“披紅挂彩”是一個傳統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含義
指用紅色綢緞和彩帛裝飾人或場所,表達喜慶、榮耀或慰勞之意。最初源自古代婚禮習俗,如新娘穿紅衣、新郎家裝飾紅布(),後擴展至各類慶祝活動(如凱旋、中榜等)。
象征意義
紅色在中國文化中象征吉祥、成功與喜悅。通過“披紅挂彩”,既傳遞祝福,也突顯儀式感。例如《三國演義》中士兵“披紅挂彩”入城,體現對功績的表彰。
曆史起源
起源于古代婚俗,後逐漸用于科舉、軍事勝利等場合。明清時期尤為盛行,如狀元及第時披紅遊街。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多作謂語或定語,如“為英雄披紅挂彩”“披紅挂彩的慶典”。
該成語融合了傳統習俗與文化象征,既保留曆史底蘊,又延續至今。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三國演義》及民俗研究資料。
詞義:
“披紅挂彩”是一個成語,形容喜慶時挂彩燈、貼紅紙等裝飾。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披:扌(手) + 巴(巴掌)(共5畫);紅:纟(紅絲) + 工(工字旁)(共6畫);挂:扌(手) + 圭(挂件)+ 夕(橫旁)(共8畫);彩:彡(彩色)+丈(豎旁)+文(文旁)(共11畫)。
來源:
“披紅挂彩”一詞源自于民間慶祝喜事的習俗,比如婚禮、新春佳節等,人們會在喜慶場合懸挂紅燈籠、貼紅紙,以增添喜慶氛圍。
繁體字:
披紅掛綵
古時候漢字寫法:
披:扌(手) + 夫(古字形,手夫相加表示用手托舉,意為“扛在肩上”);紅:纟(紅絲) + 工(工字旁);挂:扌(手) + 圭(挂件)+ 勹(包字底);彩:彡(彩色)+ 豕(彩飾物)。
例句:
1. 新年到,街道上披紅挂彩,熱鬧非凡。
2. 婚禮現場,彩燈披紅挂彩,喜慶氣氛油然而生。
組詞:
披風、紅綢、挂畫、彩帶、喜慶
近義詞:
裝飾、張燈結彩
反義詞:
黯淡無光、無裝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