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枲耳的莖。《列子·楊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參見“ 枲耳 ”。
“枲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枲莖”指枲耳的莖。枲耳即蒼耳(一種常見草本植物,果實帶刺),其莖在古文獻中被提及,例如《列子·楊朱》記載:“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
該詞多用于比喻或典故,如《列子》中以“甘枲莖”形容平凡事物被推崇的境況,反映古人借植物特性表達生活哲理。
“莖”的讀音為jīng,非多音字,可組詞如“塊莖”“根莖”,均與植物結構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枲耳”的形态或《列子》原文語境,可參考古籍或植物學資料。
《枲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枲”和“莖”。
“枲”的部首是“木”,總共有8畫;“莖”的部首是“艹”,總共有8畫。
《枲莖》是一個比喻性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嚴密結合、互不分離的狀态。比如說,兩個人感情深厚,如同枲莖一般。
繁體字形為「枲莖」。
在古代漢字中,「枲莖」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具體來說,“枲”可以被寫作“習”,而“莖”可以被寫作“稉”。但是,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用。
他們的友誼如同枲莖,始終緊密相連。
枲木、莖葉、枲莖、莖茂、莖幹
緊密、密切、相連
疏離、分散、孤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