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不顧身的意思、忿不顧身的詳細解釋
忿不顧身的解釋
同“ 奮不顧身 ”。《鏡花緣》第三七回:“ 林兄 因感世子之情, 唐兄 隻知惟義是趨,都是忿不顧身,竟将王宮内院視為兒戲。”
詞語分解
- 忿的解釋 忿 è 生氣,恨:忿恨。忿怒。忿詈(因憤怒而罵)。不忿(不服氣,不平)。氣不忿(看到不平的事,心中不服氣)。忿忿不平。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顧身的解釋 謂顧及身體。 元 張翥 《感興》詩:“從來豪傑願風塵,奮臂幹戈肯顧身?”
網絡擴展解釋
“忿不顧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èn bù gù shēn,其含義與“奮不顧身”相同,表示因激于義憤或情緒激動,不顧個人安危而奮勇向前。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指在憤怒或義憤的情緒驅使下,完全不顧自身安危,果斷行動。
- 情感色彩:褒義詞,強調勇敢、無私的精神。
2.出處與例句
- 典故來源:出自清代小說《鏡花緣》第三十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隻知惟義是趨,都是忿不顧身,竟将王宮内院視為兒戲。”。
- 現代用法:可用于描述為正義或情感而冒險的行為,例如:“他忿不顧身沖入火場救人。”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強調在特定情境下因情緒驅動而采取極端行動。
- 與“奮不顧身”通用,但“忿”更突出情緒(如憤怒、義憤)的觸發因素。
4.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奮不顧身、義無反顧。
- 辨析:“奮不顧身”側重勇氣,“忿不顧身”則隱含情緒(如憤怒)的推動,但實際使用中常混用。
5.結構分析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他忿不顧身地投入戰鬥”。
- 成語接龍:例如“忿不顧身→身不由主”。
總結來看,“忿不顧身”通過情緒與行動的關聯,生動刻畫了無私勇敢的形象,常見于文學和口語表達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忿不顧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憤怒之下不顧自身安危。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詳細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忿:心旁、分手旁、三點水,共計11畫。
- 不:一點水、勹,共計4畫。
- 顧:頁旁、大、人,共計10畫。
- 身:自、身,共計7畫。
來源:
《忿不顧身》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部典籍《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一部描寫中國曆史上英雄人物之間的戰争與政治鬥争的小說。在故事中,關羽是一個忠誠勇敢的武将,當他得知自己的主公劉備被敵人圍困時,他憤怒不已,決心不顧一切去救援主公,因此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行動。
繁體字:
忿不顧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沒有特定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因為這個成語是出現在較晚的古代文獻中,所以沒有發生過較大變化。
例句:
他為了救助受難的人們,忿不顧身地沖進了火場。
組詞:
忿怒、不顧、身影
近義詞:
以己之忿忘卻自身
反義詞:
謹慎持重、顧全大局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