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同行。 清 彭孫贻 《過澉川懷古友仲木》詩:“昔時攜勝友,連屐共登山。” 清 彭孫贻 《看菊無為叔池館同商隱東觀少鹹》詩:“連屐秋吟過草堂,寒花低綴隔林香。”
“連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連屐”指結伴同行,尤其強調友人共同出行或活動的狀态。該詞常見于古代詩文,帶有文人雅士交往的意蘊。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的創作背景,可參考、2、3中引用的文獻來源。
連屐(lián jī)是一種漢字詞語,意為連續穿着木屐。下面将對連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連屐的拆分部首為辶(辵)和屍,辶(辵)為邊走之義示意部首,屍為一個象形字,表示人體的部分。連屐的總筆畫數為10畫。
連屐一詞最早出現在《列子·仲尼篇》:“若将自媕以為美也 …且則媕而不美者,連舄(即連屐)也。”其中,“媕而不美者,連舄也”意為品貌雖然端正,卻态度不美好,表現在連續穿着木屐。
在繁體字中,連屐的寫法為「連屐」。
在古時候,漢字連屐的寫法稍有不同,常見的寫法有「蓮屐」和「連屐」。這些寫法在形狀和結構上有所差别,但意思均相同。
1. 他每天都要連屐才能上班。
2. 這個節日,人們會穿上連屐跳舞。
1. 連綿不斷(形容事物或景色不間斷)
2. 連鎖店(連續開設的店鋪)
3. 連珠炮(指連續迅猛的攻擊或批評)
連履、連鞋(都表示連續穿着鞋)
不連屐(不連續穿着木屐)
總結:連屐是指連續穿着木屐的意思,來源于古代文獻。它的拆分部首為辶(辵)和屍,總筆畫數為10畫。除了連屐,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是「蓮屐」和「連屐」。例句中展示了連屐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還可以組成連綿不斷、連鎖店、連珠炮等詞語。近義詞為連履、連鞋,反義詞為不連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