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三阻四的意思、推三阻四的詳細解釋
推三阻四的解釋
[make all sorts of excuse;decline with all sorts of excuses;give the run around] 推三推四。找出種種托詞,多方推诿
非是我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造次。——《元曲》
詳細解釋
以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推三阻四,一千年也不賴,一萬年也不還。”《儒林外史》第一回:“如何走到這裡,茶也不見你一杯,卻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見,是何道理?”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出山》:“有的裝聾作啞,甚至被點将點到頭上,還推三阻四。”
詞語分解
- 推的解釋 推 ī 手抵物體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動:推車。推搡。推拿。推倒。推敲。順水推舟。 使用工具向前移動進行工作:推頭。推土。 使事情開展:推廣。推行(妌 )。推動。推銷。 進一步想,由已知之點想到其它:推
- 四的解釋 四 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四方。四邊。四序(即“四季”)。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體)。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亦稱“四部”)。四君子
網絡擴展解釋
“推三阻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形容以各種借口推脫、拖延或阻撓某事,帶有明顯的消極态度。
- 感情色彩:貶義,常用于批評不積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語法與結構
- 構詞形式:聯合式成語,由“推三”和“阻四”并列構成,強化了反複推诿的語義。
- 語法功能:通常作謂語,如:“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承擔責任。”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元代戲曲作品,如《鴛鴦被》第一折和《隔江鬥智》第一折,說明其曆史可追溯至13-14世紀。
- 演變:從具體指“推脫三次、阻撓四次”逐漸抽象為泛指各種推诿行為。
使用場景
- 工作場景:形容員工拖延任務,例如:“分配任務時,他總推三阻四。”
- 日常生活:描述人際交往中的推脫行為,如:“借錢時他百般推三阻四。”
- 文學表達:用于刻畫人物性格,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關聯詞彙
- 近義詞:推三推四、推诿塞責、借故拖延。
- 反義詞:當仁不讓、雷厲風行(需結合語境)。
補充信息
- 拼音與繁體:tuī sān zǔ sì,繁體寫作“推三阻四”。
- 例句:蔣子龍在《喬廠長上任記》中寫道:“被點将點到頭上,還推三阻四”,體現了成語的現代應用。
如需更全面的典故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元曲選》或權威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推三阻四
詞義:“推三阻四”是一個習語,意指推辭、拒絕不斷地,形容屢次推脫、不願承擔責任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推(2620),三(1),阻(170),四(7)。
來源:“推三阻四”這個詞最早出現于元代胡應麟的著作《加弟零起稿》中,意指推脫不要、阻撓拒絕。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人們在承擔責任時不斷推脫、拒絕。
繁體:推三阻四(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具體資料記載。
例句:1. 他總是推三阻四,從不願意承擔責任。
2.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推三阻四,而是應該勇敢面對。
組詞:推脫、拒絕、承擔責任。
近義詞:回避、拖延、推托。
反義詞:勇于承擔、積極應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