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根的意思、五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根的解釋

(1).佛教謂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種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進根(勤修善法),念根(憶念正6*法),定根(使心不散),慧根(思維真理)。《俱舍論》卷三:“於清浄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勢力伏諸煩惱,引聖道故。” 南朝 梁元帝 《與蕭谘議等書》:“必須五根之信,以信為首;六度之檀,以檀為上。”

(2).佛教謂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俱舍論》卷一:“五根者,所謂眼、耳、鼻、舌、身根。” 明 楊慎 《藝林伐山·譬喻經》:“五根之禍,劇於毒龍。五根如箭,意想如弓。”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官有五根,物有五塵,故知而有異。” 劉大白 《心印》詩:“這不是你不能,這是你五根的不靈。”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根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五根”漢語詞典釋義

“五根”作為漢語複合詞,在傳統文化中有兩種主要釋義方向,分别對應佛教術語與中醫理論:

一、佛教術語

佛教中“五根”指五種能生發修行善法的根本能力,具體包括:

  1. 信根:對佛法真理的堅定信念,破除疑惑(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2. 精進根:勇猛修行的毅力,斷除懈怠(來源:《大智度論》卷十九)。
  3. 念根:專注正法的記憶與覺察力(來源:《俱舍論》卷三)。
  4. 定根:心念專注不散亂的禅定能力(來源:《成唯識論》卷六)。
  5. 慧根:通達真理的智慧,斷除愚癡(來源:《法界次第初門》)。

二、中醫理論

中醫将“五根”解釋為人體五官與内髒的對應關系,即:

  1. 目為肝之根:視覺與肝髒功能相關(來源:《黃帝内經·素問》)。
  2. 舌為心之根:味覺與心髒健康相連(來源:《靈樞·脈度》)。
  3. 口為脾之根:食欲、消化反映脾髒狀态(來源:《難經·三十七難》)。
  4. 鼻為肺之根:嗅覺與肺髒氣息相通(來源:《醫宗金鑒》)。
  5. 耳為腎之根:聽力依賴腎髒精氣滋養(來源:《類經圖翼》)。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佛教經典及中醫典籍,體現“五根”在宗教哲學與傳統醫學中的雙重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五根”是佛教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作為五種感官(物質層面)

指眼、耳、鼻、舌、身五種生理器官及其感知功能()。這五根對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是人與外界交互的基礎。在佛教中,它們被稱為“五色根”,若加上“意根”(心識)則構成“六根”,被認為是産生執着的根源()。

二、作為修行根本法(精神層面)

指五種能生發善法的内在力量():

  1. 信根:對佛法産生清淨信心
  2. 精進根:斷惡修善的持續努力
  3. 念根:保持正念(如四念處)
  4. 定根:專注修習四禅定的能力
  5. 慧根:通達真理的智慧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修行體系中的五根應用,可查閱《俱舍論》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瘢痆杯棬臂擱必修渤潏不成文法不傳拆壁腳承天之祐除喪耽憂道民點兵電綫獨蠒方處風船負非浮澆根地哄哄皇太子揮揮講辯緘口不言幾利吉羅米突金鼓急竹繁絲決遣拉丁化爛妙力盡筋疲謾言貿市媒妁之言母教鮎出溜前失窮沙圈點沙風殺獲攝影侍從適婦時疫收繳送任停迂屠僇亡弗頑墨微策微鮮闱姓穩展縣旌銷贓謝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