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戎的意思、秉戎的詳細解釋
秉戎的解釋
執掌軍政。《宋書·禮志三》:“承乾秉戎,志在拯世。”
詞語分解
- 秉的解釋 秉 ǐ 拿着,持:秉燭。 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古代容量單位,一秉合六十斛。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戎的解釋 戎 ó 古代兵器的總稱。 軍隊,軍事:兵戎。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戎裝。戎馬。 古代稱兵車:禦戎。 大:戎功。 稱(方言,音如“農”):“戎有良翰”。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秉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核心解釋:指“執掌軍政”,即掌握軍事權力或管理軍隊事務。這一釋義最早見于《宋書·禮志三》:“承乾秉戎,志在拯世”,意為繼承天命并掌管軍事,以拯救時局。
2.字義分解
- 秉:本義為“手持”,引申為掌握、主持(如“秉政”);
- 戎:指兵器、軍事或軍隊(如“兵戎”“戎馬”)。
組合後,“秉戎”強調對軍事權力的掌控。
3.其他延伸解釋
-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視為成語,認為其隱含“堅持正義、忠誠不渝”的道德含義,可用于形容軍人、官員等職業的操守。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
4.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偶見于曆史文獻分析或特定修辭場景,例如描述古代将領的職責。
5.注意點
- 不同來源對詞性界定存在差異:部分定義為動詞(執掌軍政),部分視為名詞性短語(指軍事職務)。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秉戎》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秉戎
《秉戎》(bǐng róng)這個詞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由“秉”和“戎”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秉:部首禾,總筆畫數10。
- 戎:部首戈,總筆畫數9。
來源:
《秉戎》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在古代,秉戎意指執掌軍權、統領戎士的職位。
繁體:
《秉戎》的繁體寫法為「秉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秉戎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用法相似。
例句:
秉戎之責,保家衛國。
組詞:
秉持、秉公、秉性、秉筆、戎馬、戎裝、戎戰
近義詞:
統帥、指揮、掌權
反義詞:
從衆、順從、服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