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衰杖的意思、衰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衰杖的解釋

居喪用的麻绖與哭喪棒。《後漢書·濟北惠王壽傳》:“父沒哀慟,焦毀過禮,草廬土席,衰杖在身,頭不枇沐,體生瘡腫。”《隸續·漢封丘令王元賓碑陰》 宋 洪適 釋:“碑雲:門徒雨集,盛于 洙 泗 ,故衰杖過禮,等于事父。惜乎碑石淪碎,姓名不能盡見。” 章炳麟 《二羊論》:“ 武帝 優于功臣,而薄于人紀,督促其從子以就衰杖。藉令以父殁無命為辭,則君固有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衰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解釋
    指居喪期間使用的兩種喪具:麻绖(用麻制成的喪帶,系在頭部或腰部)和哭喪棒(出殡時孝子手持的棍棒,象征哀痛)。

  2. 構成與用途

    • 衰(cuī):通“缞”,特指喪服中的麻布帶,是古代“五服”制度中的粗麻喪服。
    • 杖(zhàng):即哭喪棒,用于支撐身體或表達悲痛。
      二者結合,體現了古代喪禮中對孝子行為規範的嚴格要求,如《後漢書》記載“衰杖在身,頭不枇沐”,形容守孝者不梳洗、以表哀思。
  3. 古籍例證
    《隸續·漢封丘令王元賓碑陰》提到“衰杖過禮,等于事父”,說明古代士人常以嚴守衰杖之禮彰顯孝道。

  4. 注意可能的誤解
    部分資料(如)将“衰杖”解釋為“年老體弱拄拐杖”,實為對“衰”和“杖”字義的誤讀。該詞本義專指喪具,而非泛指老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隸續》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辭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衰杖》的意思

《衰杖》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形容顫抖、搖晃不穩的狀态。形容人的身體弱長顫抖,或物體搖晃不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衰杖》由“⺣”(手部)和“木”(木部)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畫。

來源

《衰杖》一詞的來源尚不明确,但據推測與古時候使用的拐杖有關。拐杖為弱者提供支撐與平衡,而《衰杖》則形容了弱者依賴拐杖行走時的搖晃不穩的狀态。

繁體字

《衰杖》的繁體字為「衰杖」,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衰杖》的基本形狀和結構并未改變。

例句

1. 他年紀老邁,行走時總是靠着一根衰杖。

2. 風雨中的小船搖搖晃晃,宛如衰杖一般。

組詞

1. 衰弱:形容身體或精神狀态虛弱的。

2. 杖頭:拐杖的頂端部分。

3. 衰敗:形容衰落、失勢。

近義詞

1. 搖晃:形容來回颠簸、不穩定的狀态。

2. 震顫:形容顫抖、戰栗的狀态。

反義詞

穩定:與衰杖形成對比,表示安定、平穩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