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額兵員。《明史·解學龍傳》:“裁冗吏,核曠卒。”
“曠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àng zú,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
指虛額兵員,即軍隊中虛報或實際空缺的士兵名額。這一解釋來源于曆史文獻,例如:
部分詞典(如)提到“曠卒”可形容因缺乏紀律導緻工作或學習懶散,将“曠”理解為“荒廢”,“卒”指“工作/學習”。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曠工”“曠課”等詞混淆衍生而來。
建議參考《明史》等權威史料或專業詞典(如漢典)以獲取更準确信息。
曠卒,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逃避工作、不按時上下班的人。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旺”和“卒”。其中,“旺”表示繁忙,充實,而“卒”表示職員、工人。組合在一起,表示工作繁忙時卻躲避工作的人。
“曠”字的部首是“日”,它是一個漢字中常見的部首,表示與“太陽”有關的事物。而“卒”字的部首是“十”,也是一個常見的部首。它表示與“十”有關的事物。構成“曠”字的筆畫有5畫,構成“卒”字的筆畫有5畫。
“曠卒”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古代文獻《漢書·匈奴傳》中,用于形容士兵逃離戰場的行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代一些不負責任,不守規矩的人。
在繁體字中,“曠卒”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的寫法與現在不同。例如,“曠”字在古代寫作“曠”,而“卒”字在古代寫作“社”。古代字體的變化反映了文字演變的曆史和可塑性。
1. 這家公司的一些員工常常曠卒,影響了工作的進展。
2. 要想成功,必須努力工作,而不是選擇曠卒。
組詞:曠工、曠課、曠課、曠日持久。
近義詞:逃避責任、磨洋工。
反義詞:勤奮、守時、盡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