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愆期的意思、愆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愆期的解釋

[delay] 失約;誤期

歸妹愆期,遲歸有時。——《易·歸妹》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詩·衛風·氓》

詳細解釋

誤期,失期。《易·歸妹》:“歸妹愆期,遲歸有待。”《詩·衛風·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乃棫樸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貢。” 明 張居正 《答江西巡撫王又池》:“ 泰和 盜發于公未任之前,今愆期未獲,似亦用非其任耳。”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欽定士階條例》:“且於省試、京試,恐場期太迫,路遠愆期,有負觀光之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愆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ān qī,意為“失約”或“誤期”。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愆期”指因過失、疏忽或意外導緻未能按時履行約定或延誤期限。例如:

2.字源與引申義

3.經典用例

4.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愆期”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例如項目因失誤而延期,可表述為“項目進度愆期”()。

5.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例句或現代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愆期的意思

愆期(qiān qī)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違背約定的時間限期。也可以解釋為不按照約定時間完成某項任務或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愆期的部首是心,形聲字義為“心中出現錯誤”,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愆期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是由曆史學家班固創造的。他在書中解釋道:“論者或謂期愆,即準期不至者謂愆期。”意思是約定的時間沒有到達,就算是違背了約定。

繁體

繁體字體為「愆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愆期的字形略有差異。在《說文解字》中的古字形為「慊期」。

例句

1. 他因愆期未交作業,被老師批評了。

2. 公司對遲到的員工設置了一些懲罰措施,以避免愆期。

組詞

忏愆、期限、限期

近義詞

逾期、違約、延誤

反義詞

按期、準時、及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