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媺惡的意思、媺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媺惡的解釋

善惡,好壞。《周禮·地官·鄙師》:“以時數其衆庶,而察其媺惡而誅賞。”《朱子語類》卷八十:“所謂詩……可以觀者,見一時之習俗如此,所以聖人存之,不盡删去,便盡見當時風俗媺惡。” 金 朱之才 《後薄薄酒》詩:“道眼混圓宜不二,媺惡妍陋無殊歸。” 清 馮桂芬 《<太上感應篇圖說>序》:“古之學者,有左圖右史之設,史以紀媺惡,示勸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媺惡”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從單字本義及曆史用法進行解析。“媺”讀作měi,同“美”,《說文解字》釋為“甘也,從羊從大”,本指味覺之美,後引申為品德、儀态等抽象層面的美好(來源:《說文解字注》)。“惡”則有兩讀:讀è時指丑、壞、兇暴,如《論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讀wù時為動詞,表示憎惡(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二字連用時,“媺惡”多指“美善與丑惡”的對立概念,常見于古代哲學或倫理讨論。例如《禮記·大學》有“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之句,雖未直接使用“媺惡”一詞,但體現了美惡并置的辯證思維。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列為“美惡”的異形詞,強調事物兩面性的價值判斷(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用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的仿古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媺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2.古籍例證

3.用法與延伸

4.相關詞彙

“媺惡”是古代對善惡、美丑的統稱,常見于經典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周禮》《朱子語類》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獸門芭蕉部送差排稱時塵容馳風騁雨春餘麤缞斬大楷打圓台大棗貂寺度脫方興未已鋒燹粉署焚芝給谏梗草古董珪爵鬼桃将軍府頸領景入桑榆浸劑空庭闚儗夔牙劣角六班茶力戰路塞曚曚泌瀄末端配聲衾裯妾拳拳之枕逡循如芒刺背若英傷怆伸道神情恍惚四壁四序索鐵速憂鐵道部擿伏發奸凸邊往徕無微不至惡醉強酒箱杠涎眉鄧眼下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