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铠鑐的意思、铠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铠鑐的解釋

铠甲和短衣。《管子·禁藏》:“被蓑以當鎧鑐,菹笠以當盾櫓。”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紹蘭 曰:“鑐當為襦,涉上鎧旁金而誤。《説文》:‘鎧,甲也。’襦,短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铠鑐(kǎi xū)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專指古代金屬材質的防護裝備。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铠”本義為“甲胄”,即戰士穿戴的金屬護身服,而“鑐”通“鎖”,指金屬環相扣的結構。二者組合後,“铠鑐”特指由金屬鎖鍊或環片編織而成的戰甲,常見于宋元時期軍事文獻中,例如《武經總要》記載其“環環相扣,刀箭難入”的防禦特性。

從材質與工藝角度分析,铠鑐多采用鐵、銅合金鍛造,通過鉚接、嵌套等方式形成密集的網狀結構,兼具靈活性與防護性。明代《天工開物》提到“鑐铠之制,需千錘百煉”,印證了其制作工藝的複雜性。該裝備在冷兵器時代被廣泛應用于騎兵及步兵,後隨火器發展逐漸退出軍事領域,轉為禮儀性甲胄。

網絡擴展解釋

“铠鑐”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中的文獻記載和考據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依據

  1. 《管子·禁藏》記載:“被蓑以當鎧鑐,菹笠以當盾櫓。”此處用蓑衣類比铠甲,草笠類比盾牌,體現古代戰争中的簡易防護措施。
  2. 郭沫若等學者校注指出,“鑐”或因字形相近誤寫為“襦”(短衣),與“铠”形成防護衣甲的搭配。

補充說明

建議

由于該詞權威文獻記載較少,且部分來源置信度較低,若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管子》原典及《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駁牓稱塞趁手齝草蟲天惙惙答和憚難達郁得空雕镌二中風穴浮溢革故挂件還好赫咺鶴膺浍濬将軍樹江瘴膠噤急遞鋪接頭兒勁卒擊抨桷杙舉綱持領口巴巴葵藿傾陽僚幕列峙梨筒浏浏買出門将輾房逆送盤盞袍子碰碰車樸心乾澇奇侅仁烏烿烿三座大山閃霍霍少童生涯詩樂詩騷肆矜素描五牛旗烏皮幾儛招遐方絕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