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退狐疑的意思、進退狐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退狐疑的解釋

進退兩難,遲疑不決。 唐 李靖 《衛公兵法·将務兵謀》:“信任過説,一彼一此,進退狐疑,部伍狼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退狐疑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在行動時猶豫不決、疑慮重重,既不敢前進又不敢後退的狀态。以下從釋義、出處、用法及權威參考角度詳細解析:


一、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由兩個核心詞複合而成:

  1. “進退”:出自《周易·系辭下》“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指行動的選擇方向。
  2. “狐疑”:源自《漢書·文帝紀》“狐疑猶豫”,比喻多疑如狐狸(傳說狐狸多疑,過冰河時需反複傾聽冰面聲響)。

    二者結合後,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劉知幾《史通·疑古》:“夫聖人立教,其言若是,進退狐疑,竟何所適?”


三、用法與例句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明确标注“進退狐疑”為“形容疑慮重重,行動遲疑不決”。

    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683頁。

  2. 《漢語成語大詞典》

    中華書局編纂,釋義強調其源于動物習性比喻,并引用古典用例佐證。

    來源:中華書局《漢語成語大詞典》,2002年版。

  3. 《中華成語大辭典》

    收錄于“行為·心理”類目,解析其構詞邏輯及情感色彩。

    來源:中華書局《中華成語大辭典》,2010年修訂版。


五、補充說明

該成語的生動性源于“狐疑”的意象。古人認為狐狸性狡多疑,《禮記·檀弓》有“狐死正丘首”之說,後世文學(如《聊齋志異》)進一步強化了狐狸多疑的象征意義,使“進退狐疑”成為漢語中刻畫心理矛盾的典型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狐疑”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 tuì hú yí,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在面臨選擇或困境時猶豫不決、進退兩難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指因疑慮或不确定而難以做出決策,既想前進又怕風險,想後退又不甘,陷入兩難境地。該詞常用于描述處事時的遲疑心态。

2.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李靖的軍事著作《衛公兵法·将務兵謀》:“信任過説,一彼一此,進退狐疑,部伍狼籍。” 此句強調将領若聽信片面之詞,會導緻軍隊行動混亂、決策搖擺。

3.結構分析

4.用法與語境

5.近義詞與反義詞

參考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應用,可查閱《李衛公兵法》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等)。

别人正在浏覽...

八蠶裱手鉢龍波溢補過飾非懲膺赤銅楚茅觸劘大服擔兒殿閣丁父艱谛伺東方東偏斷盜煩委峯穎浮來暫去鬼針草果如所料股掌悔恚火采局境曠古嬾放領帥羅漢豆賣鬻盲目樂觀木偶戲内絶骈複辟請仆僵前擺親家母俅俅神龜蛇臍施不望報事大石阜帥阃水恠説啰説皁素帶塘報天下莫敵題和挺觸恸絕偷漢子堍橋象櫡祆廟火消铄謝館秦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