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抉耳的意思、抉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抉耳的解釋

挖清耳朵。謂希望聽得清楚。 宋 司馬光 《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二狀》:“今天下之人,企踵而立,抉耳而聽,以須明詔之下,然後人人自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抉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刻意用手遮蔽耳朵的動作,常用于表達拒絕聽取他人言論的态度。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一、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382頁)明确記載:

抉耳

釋義: 以手指塞耳。形容不願聽聞。

來源: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外物》"規規然若喪父母,揭竿而求諸海也……",後演變為固定搭配。


二、字義分解

  1. 抉(jué)

    本義為 挑出、挖出(《說文解字》:"抉,挑也"),此處引申為 用手遮擋 的動作。

  2. 指聽覺器官,代指"聽聞"的行為。

    二字組合後,字面意為"用手遮蔽耳朵",實際隱喻主動隔絕外界信息 的心理狀态。


三、典籍書證

  1. 《莊子·漁父》(戰國)

    "孔子伏轼而歎曰:‘甚矣,由之難化也!……’抉耳而起,走及乎澤。"

    描述孔子對子路言論的抗拒,生動體現"拒聽"之意 。

  2. 《後漢書·袁紹傳》(南朝宋)

    "(田豐)谏曰:‘……’紹抉耳不納,竟敗于官渡。"

    以動作凸顯袁紹剛愎拒谏的性格特征。


四、現代用法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抉耳"仍保留古義,常見于兩類場景:

  1. 文學修辭

    如:"他對勸告抉耳不顧,終緻失敗"(《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用例),強調主觀固執。

  2. 方言遺存

    晉語方言區(山西部分地區)保留"抉耳朵"的口語用法,指 捂住耳朵 的具體動作。


五、同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掩耳 側重物理動作,未必含拒絕義
塞聽 強調阻斷信息,動作更抽象
抉耳 兼具動作與主觀抗拒的雙重性

結論:該詞以身體動作隱喻心理抗拒,承載中國古代"非禮勿聽"的倫理觀念,是漢語"動作-心理"關聯構詞的典型範例。其釋義及書證可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紙質版(上海辭書出版社)或"異體字字典"(教育部權威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抉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來源與演變

典型用法

在古文中多用于:

  1. 表達傾聽的專注:如“企踵而立,抉耳而聽”(形容衆人伸長脖子、專注等待)。
  2. 強調信息的重要性:常與“須明诏”等詞搭配,體現對權威消息的重視。

建議需要具體分析古文案例時,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來源:、2、5)。

别人正在浏覽...

愛惠吃劍頭麤厲寸白蟲搓手頓足單銜道藏調頭丁點豆象對牀夜語堆積如山反老還童俯觀伏枥服席改選寡劣漢語火井活天冤枉賈子節署繼絕世金景看台克伏靈崗林緣録圖慮過缦樂滿目撓裂甯為鷄口,無為牛後杷頭皮綷貧危七垢旗甲情用情長紙短糗糧秋秋翐翐容閲入睡商夷燒磚神化神叡神仙肚石記熟榮炭筆貼米提休危窘文典汙渠武術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