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龍門 造像記的字體。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馀論》:“ 魏 碑大種有三:一曰 龍門 造像,一曰 雲峰 石刻,一曰 岡山 、 共山 、 鐵山 摩崖,皆數十種同一體者。”參見“ 龍門二十品 ”。
“龍門造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藝術和文字學綜合理解:
地理實體指向
指河南洛陽龍門山(伊阙)的石窟佛教造像群,始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現存窟龛2100餘個、造像10萬餘尊,與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稱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
書法術語延伸
特指北魏時期龍門石窟造像題記的字體風格,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屬魏碑書法體系。其特點為方峻雄強、筆法質樸,康有為評價其為“魏碑大種”之首。
造像分期
書法關聯
《龍門二十品》包含《始平公》《楊大眼》等題記,字體兼具隸書遺韻與楷書雛形,清代碑學運動中被奉為書法典範。
“龍門造象”既可指具體的石窟造像遺存,亦可作為書法史術語,需根據上下文語境區分。如今公衆認知多指向前者,而書法研究中更側重後者。
龍門造像指的是一種以龍為主題,雕刻在石頭或其他材料上的造像。它通常是用來裝飾宮殿、廟宇或其他重要建築物的。
龍門造像的部首是“龍”,由“辶”和“虍”組成。
“辶”是龍門造像的第一部分,表示道路;
“虍”是龍門造像的第二部分,表示老虎。
龍門造像共有15畫。
龍門造像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它代表着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和景仰。
在繁體字中,龍門造像的寫法是「龍門造像」。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龍門造像」的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字形略有差别,如「龍」的龍身上方有三點表示鱗片,「門」的門上下多了幾筆,「造」的上部由一橫改為兩點。
1. 這座宮殿的門上有一座精美的龍門造像。
2. 我們可以在這個博物館裡欣賞到許多古代的龍門造像。
1. 龍宮:指龍居住的宮殿。
2. 龍舟:指中國傳統的劃龍船的競技活動。
3. 龍袍:指皇帝穿的龍紋袍。
1. 龍雕:也是指雕刻在建築物或物品上的龍的造型。
2. 龍紋:指帶有龍的圖案或紋樣。
1. 青蛙雕像:與龍門造像相比,青蛙雕像代表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意義。
2. 獅子雕像:代表了力量和威嚴,與龍門造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