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孤單的鶴。 隋炀帝 《舍舟登陸示慧日道場玉清玄壇德衆》詩:“孤鶴近追羣,啼鶯遠相喚。” 唐 武元衡 《立秋日與陸華原于縣界南館送鄒十八》詩:“風入 昭陽 池館秋,片雲孤鶴兩難留。” 宋 蘇轼 《後赤壁賦》:“適有孤鶴,橫 江 東來。” 元 于石 《我從山中遊》詩:“柴扉不敢敲,恐驚孤鶴醒。徘徊踏月明,倚仗看松影。”
(2).比喻孤特高潔之人。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懷契上人》詩:“已見槿花朝委露,獨悲孤鶴在人羣。” 宋 王禹偁 《酬種放徵君一百韻》:“ 王績 婦未娶,介潔翹孤鶴。”
“孤鶴”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次的解釋和用法:
由“孤”(孤獨)和“鶴”(高雅獨立的鳥類)組成,字面意為孤單的鶴,常引申為形容獨自一人或孤立無援的狀态。
孤獨意象
指代個體與群體分離的狀态,如隋炀帝詩句“孤鶴近追羣,啼鶯遠相喚”中,以孤鶴與群鳥對比,強化孤獨感。
高潔品格
比喻孤特高潔之人,強調超脫世俗的品格。例如宋代王禹偁用“介潔翹孤鶴”形容志行高潔的隱士。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赤壁賦》等文獻來源。
《孤鶴》這個詞是指一隻孤獨的鶴,它代表着孤獨和獨立的意象。鶴被視為祥瑞的象征,因此孤鶴也有時被用來形容特立獨行的人。
《孤鶴》一詞由部首卄(蔔旁)和蔔(卦字頭)組成。它包含11個筆畫,其中部首卄有2個筆畫,而蔔有9個筆畫。
《孤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文中,用來形容作者屈原孤獨無助的心境。後來,《孤鶴》也成為了文學作品、書畫藝術中常用的意象。
《孤鶴》的繁體形式為「孤鶴」。
古代的《孤鶴》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所不同,其寫法為「孤鶴」,其中「鶴」為鳥類的名稱,代表鶴。
1. 他像一隻孤鶴,獨自生活在深山之中。
2. 她以孤鶴之姿翺翔于人群之上。
3. 心境孤鶴,無可倚靠。
孤狼、孤雁、孤兒、孤單、孤寂等。
獨鶴、孤雁。
成群、衆鶴、衆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