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帶腳鐐的鐵鍊。《元典章·刑部十七·縱囚》:“牢子 宋僧住 将配役賊徒 陳福興 等所帶鐐鎌腳鐲取去,故縱在外。”
“鐐鎌”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系帶腳鐐的鐵鍊,用于束縛犯人或囚徒的行動。
在部分語境中,可能引申為“受束縛或限制,無法自由行動”的抽象概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元典章》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鐐鎌》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來束縛、禁锢的鐐铐或腳鐐以及刑具。它象征着束縛、限制和壓迫。
《鐐鎌》由部首“金”和“刀”組成,部首“金”表示與金屬相關,而“刀”表示鋒利的刃物。一共由15畫組成。
《鐐鎌》一詞來源于漢字演化的過程。在古代社會,鐐铐和腳鐐是用來束縛罪犯、奴隸和其他被壓迫人群的刑具。因此,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用來鐐铐和束縛的鐵鎖和刀具”。
《鐐鎌》的繁體字為「鐐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鐐鎌」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字形結構和意義大緻相同,用于表示束縛、禁锢的刑具。
1. 那個罪犯被铐上鐐鎌,喪失了自由。
2. 原始社會中,一些奴隸被迫戴上厚重的腳鐐鐐鎌,受盡折磨。
1. 束縛、禁锢、囚禁、枷鎖、套索
束縛、桎梏、桎束、羁絆、牢籠
自由、解放、解脫、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