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山的意思、崇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山的解釋

(1).高山。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晉 陸機 《從軍行》:“深谷邈無底,崇山鬱嵯峨。”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七章:“大地雖大,崇山大河雖多,深林邃谷雖奧,不數百年皆化為都邑焉。”

(2).引申為崇高,巨大。《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奈何棄崇山之功,為此過舉!”

(3).山名。相傳 舜 放 驩兜 之處。《書·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 孔穎達 疏:“蓋在 衡嶺 之南也。”按,據 清 王夫之 《孟子稗疏》、 王鳴盛 《蛾術編》卷四六,當在 唐 驩州 境内, 泗城 之南(今 廣西 淩雲縣 和 西林縣 一帶)。 唐 沉佺期 《從崇山向越常》詩“朝發 崇山 下,暮坐 越常 陰”,即其處。舊說或謂在今 湖南 大庸縣 境,見《太平禦覽》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通典·州郡十三》

(4).山名。即 嵩山 。《國語·周語上》:“昔 夏 之興也, 融 降于 崇山 。” 韋昭 注:“ 融 , 祝融 也。 夏 居 陽城 , 嵩高 所近。”

(5).山名。 狄山 的異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 唐堯 於 崇山 兮,過 虞舜 於 九疑 。” 張守節 正義引 張揖 曰:“ 崇山 , 狄山 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山海經》曰:‘ 堯 葬 狄山 之陽。一名 崇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崇山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高大的山巒

    指巍峨險峻的山峰,強調山體的高聳與雄偉。

    《漢語大詞典》 釋為:“高峻的山。”

    《說文解字注》 提及:“崇,山大而高也”,直接關聯山勢的宏偉特征。

  2. 專有地名

    • 古代流放地:傳說為舜流放兜部落的處所,見于《尚書·舜典》:“放兜于崇山。”
    • 現代地理實體:
      •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現存“崇山”地名,屬武陵山脈支系,海拔1164米。
      • 湖北省京山市:大洪山南麓古稱“崇山”,《水經注》載:“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

二、文化意象與引申義

  1. 險阻與邊陲象征

    因曆史作為流放之地,“崇山”衍生出“偏遠艱險之境”的隱喻,如柳宗元詩“投迹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暗含此意。

  2. 自然壯美的代稱

    文學中常借指壯麗山川,如《鏡花緣》描述“一路越崇山、過峻嶺”,凸顯景觀之雄奇。

三、權威文獻佐證

結論:“崇山”兼具自然地理實體與曆史文化符號雙重身份,其釋義需結合古籍記載、地理實證及語義演變綜合考據,方符合學術表達的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崇山”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高山
    指山勢高峻、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如《上林賦》中“崇山矗矗,巃嵷崔巍”,形容山巒高聳險峻。

  2. 引申為崇高、巨大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或志向遠大,如《晉書》中“棄崇山之功”,強調功績的宏偉。


二、山名考據

  1. 舜放驩兜之處
    據《尚書·舜典》記載,舜帝曾将驩兜流放至崇山,其地理位置多認為在廣西淩雲、西林一帶。

  2. 嵩山别稱
    古文獻中“崇山”亦指嵩山,如《國語》注“夏居陽城,嵩高所近”。

  3. 狄山異名
    傳說中帝堯的葬地,見于《史記》相關注解。


三、其他應用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北部逼逼剝剝鄙吝彩物漕截澄怆出丁春焙大演數掉皮鼎路門二性子放焰口付出伏閤溝貫鼓肚海之歌寒牀喝令花插恍然薦寵疾風知勁草緊擠進舉金絡索卷雲紋駿馬換傾城堪壞課馬屢盟昴靈貌執瞢暗猛打墨丈尋常女牢萍氏帡天極地錢幕前綴七闆子秋标全守曲恕詩颠十方世界識義收岩闩緊水缸嗣守天台宗鐵鍬土法脫舃嗚哨仙緣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