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利的意思、貫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利的解釋

猶事利。指事功和利益。《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 鄭玄 注:“貫,事也。” 賈公彥 疏:“使同其事利,不失其所也。” 唐 杜頠 《兵部尚書壁記》:“辨九州之國,知其姦宄,同其貫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貫利”的漢語詞典釋義

“貫利”是由“貫”與“利”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曉利益之道”或“追求并實現利益”,強調對利益本質的理解與獲取能力。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單字溯源

  1. 貫(guàn)

    • 本義:穿錢的繩索,引申為“貫通、貫穿”。《說文解字》釋:“貫,錢貝之貫也”,指串聯錢币的繩子。
    • 引申義:通曉、精通(如“貫通”),或貫穿始終的行為(如“一貫”)。
  2. 利(lì)

    • 本義:刀劍鋒利,引申為“好處、益處”。《說文解字》:“利,銛也”,指工具銳利,後擴展至利益、功效。

二、合成詞“貫利”的釋義

“貫利”屬動賓結構,意為“通曉利益之根本,并付諸實踐”。其内涵包括:


三、權威文獻例證

  1. 《鹽鐵論·貧富》:

    “故士相與言仁誼于閑宴,商相與語財利于市井……然則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遠浮利,務民之義;匹夫藏于家,諸侯藏于國,天子藏于海内。故民人以垣牆為藏閉,天子以四海為匣匮。”

    —“貫利而食” 在此指商人精通市場取利之術。

  2. 《漢書·貨殖傳》注:

    顔師古釋“貫”為“事也”,即“從事、經營”,“貫利”即“經營謀利之事”。


四、現代釋義總結

“貫利”在現代漢語中雖非常用詞,但其語義可歸納為:

通過透徹理解利益本質,系統性地實現利益最大化,常見于經濟、哲學語境,形容對利益機制的深刻掌握與高效實踐。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典籍,暫未提供公開電子鍊接):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桓寬《鹽鐵論》(上海古籍出版社注譯本)
  3.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

網絡擴展解釋

“貫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貫利”指“事功和利益”,其中“貫”通“事”,表示事務或功業,“利”即利益。該詞常用于描述國家治理中事務與利益的協調統一,強調通過合理管理實現共同利益。

2.古典文獻出處

3.用法與示例

4.字形與擴展含義

“貫利”是古代政治經濟術語,核心是協調事務與利益,多見于《周禮》及後世注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原文及鄭玄、賈公彥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疤瘢闆材參對倉儲長明燈剗卻持行傳達室詞園打标等差級數而立方收璠瑜煩重非我莫屬分白風毛墳史墳茔粉妝玉琢羔絲公才咕咕海面海薻黑齒回望火浴胡說亂道澆水忌辰寄豭進退韻九拂舊習孔膠琅璆龍門寺美味佳肴渑池滅青耐酸腦海佞哀牛王親賢遠佞三千六百釣搔着癢處山丁子聖像嗣産速度滑冰歲寒心綏遠逃堯透信我思卧榻詳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