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奸擿伏的意思、發奸擿伏的詳細解釋
發奸擿伏的解釋
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漢書·趙廣漢傳》:“其發姦擿伏如神。” 顔師古 注:“擿謂動發之也。”《資治通鑒·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又勤於為治,百司簿籍,過目無所忘,發姦擿伏,聰察如神。”
詞語分解
- 發奸的解釋 見“ 發姦 ”。亦作“ 發奸 ”。揭發壞人壞事。《韓非子·制分》:“發姦之密,告過者免罪受賞,失姦者必誅連刑。”《漢書·尹翁歸傳》:“案事發姦,窮竟事情, 延年 大重之。” 金 元好問 《輔國上将軍
- 擿伏的解釋 揭露隱秘的壞事。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慕 張生 之擿伏,挹 邊延 之勵精。”《南史·王籍傳》:“仕 齊 為 餘杭 令,政化如神,善於擿伏,自下莫能欺也。” 唐 楊炯 《後周明威将軍梁公神道
網絡擴展解釋
“發奸擿伏”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
“發”和“擿”均指揭發;“奸”指奸邪之人或壞事;“伏”表示隱藏。合意為揭發隱秘的壞人壞事,形容洞察力強、執法嚴明,尤其用于稱贊官吏治理有方。
出處與典故
- 曆史來源: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贊揚漢代官員趙廣漢辦案如神。
- 典故示例:
趙廣漢任京兆尹時,曾通過蛛絲馬迹破獲一起劫持案。他派人勸降劫匪,既保護人質安全,又成功抓捕罪犯,展現了“發奸擿伏”的智慧。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
聯合式結構,多作謂語,強調揭發隱蔽罪行的能力。例:“聞丈人發奸擿伏,惠化如神。”(《南史·傅琰傳》)。
- 適用場景:
常用于褒揚執法者或管理者明察秋毫、懲惡揚善的行為,如“他任職期間發奸擿伏,百姓稱頌”。
其他說明
- 讀音争議:
拼音存在“fā jiāntī fú”和“fā jiāntì fú”兩種讀法,因“擿”為多音字,現代多讀“tī”。
- 近義概念:
與“明察秋毫”“懲惡揚善”相關,但更側重“揭露隱秘罪行”而非泛指善惡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或相關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奸擿伏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揭發奸猾之人并将其捉拿歸案,以維護社會公正。現在給您簡單介紹一下它的構造和一些相關信息。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詞的構造。發奸擿伏由“發”、“奸”、“擿”和“伏”四個字組成。其中,“發”表示揭發,奸猾之人,“奸”指壞人,它的部首是女;“擿”意為抓捕,“手”是它的部首和偏旁;“伏”則表示将壞人制服,“人”是它的部首。
關于這個詞的來源,它最早出現在《漢書·張敞傳》中,可以追溯到古代漢朝時期。在古代,發奸擿伏是一種重要的政治手段,用于打擊和抓捕行為不端之人。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發奸擿伏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發姦擿伏」。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一些字的形态也有所變化。
這裡為您提供一個例句來更好地理解發奸擿伏的用法:古代皇帝下令發奸擿伏,以清除朝廷内的腐敗分子。
發奸擿伏的組詞示例包括:發擿(指揭發并捉拿歸案)、奸猾(指行為不端的人)等。
根據發奸擿伏的意義,與之近義的詞語可以是揭發、搗亂者、拘捕等,而反義詞可能是寬容、原諒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