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款紋的意思、款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款紋的解釋

古代銅器上刻的花紋。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古銅器》:“所謂識紋、款紋亦有不同。識乃篆字,以記功……款乃花紋,以為飾。”參見“ 款識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款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器物上的裝飾性紋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銅器表面雕刻的花紋,具有裝飾作用。該詞由“款”(本義為誠懇,引申為器物上的刻痕)和“紋”(花紋)組合而成。

  2. 文獻出處
    明代陶宗儀在《辍耕錄·古銅器》中明确區分了“款紋”與“識紋”:“識乃篆字,以記功;款乃花紋,以為飾。”說明“款紋”專指紋飾,而“識紋”是篆刻文字。

  3. 與“款識”的關系
    “款識”通常指器物上的文字和圖案總稱,而“款紋”特指其中的花紋部分,屬于“款識”的裝飾性元素。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考古、文物研究領域,描述青銅器、陶器等古代器物的紋飾特征,例如雲雷紋、饕餮紋等可能被歸類為“款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辍耕錄》或相關考古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款紋

款紋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描述物品上的花紋或圖案。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款”字的部首是“欠”,由“手”、“月”組成,表示手中拿着月牙形的東西,象征着付款。而“紋”字的部首則是“糸”,表示與線、纖維相關的意思。該字的筆畫總數為12畫。

據考證,《款紋》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制瓷工藝。在古代的陶瓷器物上經常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紋和圖案,這種裝飾藝術就被稱為“款紋”。它是陶瓷制作者用刀刻或繪畫的方式在器物表面進行裝飾,起到美化和增加觀賞性的效果。

在繁體字中,“款紋”這個詞的寫法相對簡單,隻是字體的細節有所不同。繁體中的“款”字首部的“手”字寫得更加明顯,而“紋”字的“糸”部分則更加修長。這種字體的變化是漢字演變的産物,也是文化的傳承。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時候的寫法中,“款”字的右側有一個獨立的部首,叫做“氵”,代表着與水相關的意思,與現代的寫法相比,這個部首已經消失了。而“紋”字的上部則是“雲”的舊字形,與現代的寫法有所差别。

以下是一些關于“款紋”的例句:

1. 這件陶瓷器的款紋精美,顯示出制作者的高超技藝。

2. 他喜歡收集古代器物,特别鐘情于款紋精美的瓷器。

3. 那位藝術家在畫布上勾勒出了一幅獨特的款紋,給人一種美輪美奂的感覺。

與“款紋”相關的組詞有:勾款、款式、款項等。

與“款紋”相近的詞彙有:花紋、圖案、紋路等。

與“款紋”相反的詞彙有:素面、平整、無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