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的意思、蟬翼為重﹐千鈞為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的解釋

輕重倒置。比喻是非混淆﹐善惡不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種價值判斷的極端颠倒狀态。其詳細含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如下:

  1. 字面意思與核心比喻:

    • 蟬翼: 指蟬(知了)的翅膀。蟬翼極其輕薄、透明,幾乎毫無重量感,常用來比喻極其輕微、微不足道的事物。
    • 千鈞: “鈞”是古代重量單位,一鈞通常等于三十斤。“千鈞”即三萬斤(約合現代15噸),是極其沉重的分量,常用來比喻極其重大、至關重要的事物。
    • 為重 / 為輕: “為”在這裡是動詞,表示“認為…是”、“當作…”。“為重”即“認為(它)是重的”;“為輕”即“認為(它)是輕的”。
    • 整體字面: 把像蟬翼那樣極其輕微的東西看得非常重,而把像千鈞那樣極其沉重的東西看得非常輕。
  2. 深層寓意與引申義: 這個成語的核心在于價值判斷的嚴重錯位和颠倒。它并非描述物理重量的感知錯誤,而是強烈地諷刺和批判社會或人事中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不辨輕重、本末倒置的現象。

    • 它指斥将瑣碎小事、無足輕重的細節、甚至讒言诽謗(輕如蟬翼)看得過分重要,過分計較。
    • 同時,它指斥将關乎國計民生、道德倫常、根本原則的重大問題(重如千鈞)等閑視之,輕視忽略。
    • 這種狀态往往源于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利令智昏或風氣敗壞。
  3.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最早出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楚辭·蔔居》。原文是:“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屈原在詩中痛斥當時楚國社會黑暗渾濁,價值标準完全颠倒:輕薄的蟬翼被看得重過千鈞(是非颠倒),貴重的黃鐘大呂被毀棄,低劣的瓦鍋卻響如雷鳴(貴賤不分),進讒言的小人得志高升,真正的賢士卻默默無聞(忠奸混淆)。這深刻反映了屈原對楚國政治腐敗和社會不公的憤懑與絕望。

  4. 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蟬翼為重,千鈞為輕”仍然被廣泛使用,用來批評:

    • 組織機構中過分注重形式、流程等細枝末節(蟬翼),而忽視核心目标、産品質量或員工福祉(千鈞)。
    • 社會輿論中對八卦绯聞(蟬翼)過度關注,對教育、環保、科技等重大議題(千鈞)卻缺乏熱情。
    • 個人生活中斤斤計較于微小得失(蟬翼),卻忽略了健康、親情、誠信等根本價值(千鈞)。
    • 決策過程中因小失大,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是一個具有深刻批判性的成語,它通過蟬翼之輕與千鈞之重的極端對比,生動而尖銳地揭示了價值觀念、是非标準的嚴重錯亂和颠倒。其核心内涵在于諷刺和抨擊那種混淆輕重、不辨主次、本末倒置的社會現象或個人行為,提醒人們要明辨是非,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輕重緩急。其權威性源于其悠久的文學出處(《楚辭·蔔居》)和在漢語中長期、廣泛、穩定的使用。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是一個源自《楚辭·蔔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将輕薄的蟬翼視為重物,而千鈞(古代重量單位,約三萬斤)卻被看作輕物。實際比喻是非颠倒、真僞混淆的社會現象。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楚辭·蔔居》,原文為:“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通過對比蟬翼與千鈞、黃鐘(貴重樂器)與瓦釜(普通瓦鍋),批判當時黑白不分的混亂局面。

  3. 用法與延伸

    • 多用于描述價值觀扭曲、善惡不分的環境,如唐代劉知幾《史通》中引用此語諷刺史書評價不公。
    • 現代常與“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連用,強調賢愚倒置的現象。
  4. 近義詞
    包括“本末倒置”“颠倒是非”等,均表達對事物本質的歪曲。

示例:秦牧在雜文中曾以此成語批評社會亂象,如“讒人高張,賢士無名”的荒誕現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或例句,可參考《楚辭》原文或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拔識杯柈舞變更鄙國采茶歌淳母打參道長論短稻粱謀打情罵趣洞庭春鬥齒牙鬥酒飛拳鵝雛酒焚軀墳寺輻射對稱構害乖氣官壺晃着會叙霍驿劍頭炊借詞寖廢靜莫樛曲空中結構兩漢晾鷹台簾眷離度禮佛麪片兒腦機乾淺俏式啟齒騎驢覓驢秋嘗三魂七魄上天不負苦心人滲淫時休釋怨收案首戶稅目私忌四面絲絨松嫩平原特立獨行填諱甜絲絲違失無置錐之地先鋒香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