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漢的意思、兩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漢的解釋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指西漢和東漢(1066—221 B.C.)

詳細解釋

西漢 和 東漢 的合稱。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兩漢 京兆 河南 尹,及執金吾司隸校尉,皆使人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陸遊 《獨孤生策字景略河中人》詩:“氣鐘 太華 中條 秀,文在先 秦 兩 漢 間。” 清 阮元 《<漢學師承記>序》:“兩 漢 經學,所以當尊行者,為其去聖賢最近,而二氏之説尚未起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漢"的漢語詞典釋義及曆史解析

一、基本定義

"兩漢"是漢語曆史專有名詞,特指中國曆史上相繼存在的兩個統一王朝——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與東漢(公元25年-220年),合稱"漢朝"。此概念源于後世史學家對同一劉姓政權延續性與斷代差異的劃分(《漢語大詞典》第1卷,商務印書館)。

二、曆史分期特征

  1. 西漢:以長安(今西安)為都,劉邦建立,曆經"文景之治""漢武盛世",确立儒家正統地位,奠定中央集權制度(《中國曆史大辭典·秦漢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東漢:劉秀定都洛陽,通過"光武中興"恢複國力,後期宦官與外戚專權導緻衰落(《中國通史簡編》,範文瀾著)。兩漢間隔短暫的新朝(王莽政權)通常不計入正統紀年。

三、文化影響與遺産

兩漢時期形成以儒學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開創紀傳體史書範式(《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經濟上推行"鹽鐵官營",絲綢之路貫通東西(《中國古代經濟史》,田餘慶著)。

四、學術界定争議

部分學者提出,兩漢雖為同一朝代,但政治中心轉移、社會結構變遷使其具備獨立研究價值(《秦漢史》,呂思勉著)。考古發現如長沙馬王堆漢墓、洛陽漢魏故城遺址,亦從實證角度區分兩漢文化差異(《考古學報》2021年第3期)。

網絡擴展解釋

兩漢是中國曆史上西漢與東漢的合稱,具體指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至公元220年東漢滅亡的時期,共延續四百餘年。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朝代構成
    由劉邦建立的西漢(前202-8年)和劉秀建立的東漢(25-220年)組成,中間短暫的新朝(王莽政權)不計入兩漢範疇。

  2. 時間跨度
    西漢定都長安(今西安),東漢遷都洛陽,兩漢合計統治約426年。

二、曆史地位 兩漢是中國首個長期穩定的大一統王朝,奠定了漢民族文化基礎,開創了"文景之治""光武中興"等盛世,并通過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交流。

三、文化科技成就

四、重要人物 代表性人物包括漢武帝(劉徹)、史學家司馬遷、軍事家衛青與霍去病(西漢),以及光武帝劉秀、科學家張衡(東漢)等。

如需查看具體人物事迹或朝代更疊細節,可參考《史記》《漢書》《後漢書》等史籍,或訪問相關權威曆史資料庫。

别人正在浏覽...

崩缺不蔔幨幨承兌寵勞傳看璀璀黨八股疊疊薄薄丁香結低水位短日照植物伏匿賀黃梅黑膠綢慌手忙腳嘩世動俗禍譴家禮絶嵓康伯摳摳縮縮連雲港離間麟閣像犂平鸾花倮葬沒肚子門塞維克那邊籤補前男橋代侵刻绮食瑟韻折倒沈靜時羞守株待兔誰當順政素呾纜肅靖鎖禁俗字堂廚恸悼土城啍喥拓宇晩出王弓偎幹就濕武陵源綫箧現薩小岘春協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