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意思、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解释

轻重倒置。比喻是非混淆﹐善恶不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价值判断的极端颠倒状态。其详细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1. 字面意思与核心比喻:

    • 蝉翼: 指蝉(知了)的翅膀。蝉翼极其轻薄、透明,几乎毫无重量感,常用来比喻极其轻微、微不足道的事物。
    • 千钧: “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钧通常等于三十斤。“千钧”即三万斤(约合现代15吨),是极其沉重的分量,常用来比喻极其重大、至关重要的事物。
    • 为重 / 为轻: “为”在这里是动词,表示“认为…是”、“当作…”。“为重”即“认为(它)是重的”;“为轻”即“认为(它)是轻的”。
    • 整体字面: 把像蝉翼那样极其轻微的东西看得非常重,而把像千钧那样极其沉重的东西看得非常轻。
  2. 深层寓意与引申义: 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价值判断的严重错位和颠倒。它并非描述物理重量的感知错误,而是强烈地讽刺和批判社会或人事中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不辨轻重、本末倒置的现象。

    • 它指斥将琐碎小事、无足轻重的细节、甚至谗言诽谤(轻如蝉翼)看得过分重要,过分计较。
    • 同时,它指斥将关乎国计民生、道德伦常、根本原则的重大问题(重如千钧)等闲视之,轻视忽略。
    • 这种状态往往源于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利令智昏或风气败坏。
  3.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卜居》。原文是:“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在诗中痛斥当时楚国社会黑暗浑浊,价值标准完全颠倒:轻薄的蝉翼被看得重过千钧(是非颠倒),贵重的黄钟大吕被毁弃,低劣的瓦锅却响如雷鸣(贵贱不分),进谗言的小人得志高升,真正的贤士却默默无闻(忠奸混淆)。这深刻反映了屈原对楚国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懑与绝望。

  4. 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蝉翼为重,千钧为轻”仍然被广泛使用,用来批评:

    • 组织机构中过分注重形式、流程等细枝末节(蝉翼),而忽视核心目标、产品质量或员工福祉(千钧)。
    • 社会舆论中对八卦绯闻(蝉翼)过度关注,对教育、环保、科技等重大议题(千钧)却缺乏热情。
    • 个人生活中斤斤计较于微小得失(蝉翼),却忽略了健康、亲情、诚信等根本价值(千钧)。
    • 决策过程中因小失大,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是一个具有深刻批判性的成语,它通过蝉翼之轻与千钧之重的极端对比,生动而尖锐地揭示了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严重错乱和颠倒。其核心内涵在于讽刺和抨击那种混淆轻重、不辨主次、本末倒置的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提醒人们要明辨是非,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轻重缓急。其权威性源于其悠久的文学出处(《楚辞·卜居》)和在汉语中长期、广泛、稳定的使用。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是一个源自《楚辞·卜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含义
    字面指将轻薄的蝉翼视为重物,而千钧(古代重量单位,约三万斤)却被看作轻物。实际比喻是非颠倒、真伪混淆的社会现象。

  2. 出处与背景
    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卜居》,原文为:“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通过对比蝉翼与千钧、黄钟(贵重乐器)与瓦釜(普通瓦锅),批判当时黑白不分的混乱局面。

  3. 用法与延伸

    • 多用于描述价值观扭曲、善恶不分的环境,如唐代刘知几《史通》中引用此语讽刺史书评价不公。
    • 现代常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连用,强调贤愚倒置的现象。
  4. 近义词
    包括“本末倒置”“颠倒是非”等,均表达对事物本质的歪曲。

示例:秦牧在杂文中曾以此成语批评社会乱象,如“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荒诞现实。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背景或例句,可参考《楚辞》原文或相关文学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凤皇褒善贬恶北廷綳席鞭麟笞凤层禁长拳宸宠称力饬拿穿复祠兵聪明鸟爨妇得体叮咬洞洞属属短吨端洁蕃国冯驩弹铗焚荐斧镬隔壁听话鳏官光晕柜橱黄韭讳树数马火兆简傲绝俗嘉觞旌善惩恶巾帼英雄吉日良辰眷爱壸术灵墟卢弓轮次盲人鸣嘶南词其命维新乞纽忽浓缺讹馺馺商蚷事本石湖仙书术睃趁通迵童謡畏死贪生文螭武官狭劣谢守薪柴